时间:2010-10-08 来源:紫砂之家
在唐山市的众多藏友中,像吕瑞平这样“自学成才”的不在少数。
吕瑞平是1997年正式开始搞杂项收藏的,因工作时间所限,他只能在每周末去古玩市场转转。待年休假时,他便骑上自行车,走村串巷地去“淘宝”。
“开始时完全是出于喜欢,但对这行却是一窍不通,所以交了不少学费。我买的头一件东西就是假的。”那年在古玩市场,吕瑞平见有个妇女拿着一个红色的小瓷瓶要卖,他挺喜欢,但闹不清真假也没敢贸然行动。“当时旁边就来个人,说这是好东西要买,一来二去我也信了,花了260块钱买了,结果那妇女刚一走,旁边就有个老者告诉我,抢着买瓶的人是‘托儿’”。
自那时起吕瑞平便知道,想玩儿收藏,没有好眼力是不行的。“可同行是冤家,我跟人家懂行的问,人家也不愿意告诉。”无奈,吕瑞平开始“偷艺”。“我总偷偷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看他们怎么挑、怎么说。再就是大量地看书,慢慢觉得懂了一点门道。”
渐渐地,收藏开始给吕瑞平带来了惊喜。1998年,吕瑞平偶遇一件帽筒。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件帽筒的真实价值,只是觉得画面精美、题字漂亮,就花5元钱买回了家。“帽筒上有题字,落款写着‘益甫敬赠’。当时我不知道谁是益甫,后来看书时才发现,原来益甫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
如今,吕瑞平已经能靠自己的判断“慧眼识珠”,前些日子他还从一堆破烂里挑出了一对“宝贝”。那天,他听说唐山附近的一个村正在拆迁,马上就骑车子过去了。由于村民搬迁已接近尾声,好多人家除了院子里堆的破烂儿外已经别无他物。“我看见一个收废品的正在一家院子里挑挑拣拣就走了进去,立即发现那堆破烂儿里有一对木匣是好东西。”待收废品的人挑拣完,吕瑞平花5元钱买下了剩下的一堆废品,其中就包括那对木匣子。“拿回去给同行们看了,他们和我的看法一样:这对匣子是用珍贵的黄梨木制成的。”吕瑞平把匣子拿给记者看时,语气中仍难掩兴奋。
在吕瑞平六七十平方米的家里,到处都摆满了他淘来的藏品,有紫砂、玉件、铜壶和瓷器,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说:“我倒不是特别在意这些东西的价值,就是愿意看它们、琢磨它们。只要跟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