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吴镇简介及其墨竹欣赏

吴镇简介及其墨竹欣赏

时间:2014-08-13 来源:紫砂之家

  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在艺术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苏轼,其墨竹画艺受到李衍、赵孟頫的影响;当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职时,吴镇曾受到他的指授。吴镇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更可贵的是,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传至今日。他的墨竹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这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二、画竹者的心境;三、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吴镇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如他曾作《雪竹图》(今佚),题诗云:“董、宣之烈,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雪。”以董狐、赵盾(宣子)、严颜、颜果卿等人的气节比喻雪竹的坚韧不屈。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他还特别强调竹子有节的自然本性:“未曾出土节先成。”故吴镇认为:“有竹之地人不俗。”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要如同“与可(文同)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那样,吴镇常常“初画不自知,忽忘笔在手”,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这是作者在熟知客观对象后,能熟练地驾驭笔墨的结果。

  吴镇画竹所提出的“心手两相忘”决非信手涂鸦,他十分注重总结画竹的各种程式,如:“墨竹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他反对枝叶向背杂乱、叶似刀截、身如板束、粗俗狼藉,认为行笔要“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

 

  吴镇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而且对细微之处的研究,也精细入微。他认为画墨竹之法,可分为竿、节、枝、叶四个方面,“而叠叶为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他说: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他归纳了画叶诸病:“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蜡蜒等状,均疏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吴镇喜好画野竹和风竹,叶叶如闻风有声,每当“心中有个不平事,尽寄纵横竹几枝”。因此,他的“戏笔”是有感而发。以下就吴镇的墨竹精品进行赏析。

  1.《墨竹谱》册(图14)

  

 

  据作者款识,此册绘于元至正十年(1350)。

  册中多并书有吴镇关于画竹的精论,册内墨竹皆取其自然形态:风、雨、晴、雪、雾,各有不同;写其生成环境:坡、崖、泽、石,应有尽有;画其各类生态:笋、鞭、篁、丛、枝、叶、竿,历历在目。吴镇注意枝、竿在淡墨层次中的浓淡变化,竹叶以浓墨为之,聚散分明,往往在细枝末节处用笔繁密。画家对竹叶分解、组合得十分自如,尽得自然生态。竹枝有的呈“S状”,有文同墨竹造型的遗韵。坡、崖上的墨竹用墨趋于浓重,坡、崖则用粗笔淡墨,点苔用浓墨重笔,突出了墨竹的形象。画中墨竹的布局,特别是枝竿之间的穿插关系,都展现洒脱疏放的风姿。

  吴镇一生绘制过许多册竹谱,这是作者专为门人作示范、供临写用的画页,是古代绘画教育的基本形式,所以这类绘画特别强调画墨竹的程式、用笔和用墨。现今存世的吴镇《竹谱》册还有两套,其中一套为纸本水墨,纵40.3厘米、横52厘米,共二十二页,每幅均有题文和印、款绘于至正十年(135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另一套《竹谱》被裱成手卷,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于一些零星的墨竹散页仍有存世(图15)。

 

  2.墨竹坡石图轴(图16)

  

  

 

  图上有作者题诗:“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冰蚕脱茧和灵药,戏作渭川淇澳风烟姿。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旧枝。信看雷雨虚堂夜,拔地起作苍虬飞。梅花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铃印“梅花庵”、“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此图的布局、构思和意境与他的《松石图》轴极相似,同属一种程式。墨竹取风动之姿,枝叶顺风而卧,笔法劲利爽快、利落简洁,似闻其声,斜立着的湖石使富有动感的画面在构图上得到稳定和平衡。

  3.多福图轴(图17)

  图上有作者题诗和名款、印章。作者集墨竹、古木和山石为一幅,尽取其清气。树石用笔干淡与浓湿结合,笔墨变化十分丰富和自然。伸展自如的墨竹使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使全幅的墨色层次更为丰富。画中竹、木皆横向斜生,极富动态感,涤除了立轴画立态竹、木易僵板之弊。

  4.墨梅图卷(图18)

  

 

  图上有清人题诗数首,画后有作者书于至正八年(1348)的长题,论述了画梅流派。

  作者用意笔画老干发新枝,淡墨勾花点蕊,清气满乾坤,梅树的枝干颇有姿态,粗枝横生,在粗枝的起笔处补上两根竖生的枝条,求得枝干的平衡。笔法粗劲随意,尽得自然生态,上承宋代扬无咎、赵孟坚的笔意,下启元末王冕的墨梅画法。

  吴镇的墨梅对其侄吴瓘的画艺有着一定的影响。吴瓘,字莹之,号竹庄老人,善画梅竹窠石,今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梅竹图卷》(图19)系吴镇与吴瓘的合笔之作。吴瓘画梅,吴镇补竹,异曲同工,写尽文人逸气。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