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文革壶”的基本特征

“文革壶”的基本特征

时间:2013-11-20 来源:紫砂之家

直升六方

    紫砂之家讯:“文革”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定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毫无例外地深烙在文化艺术载体之一的紫砂壶制品上。“题材独特、自成体系”的“文革壶”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热点,就理所当然了。收藏“文革壶”,必须了解“文革壶的生产形式,壶体上锁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文革壶”有它特有的的壶样形式,其中传统式样居多。通过翻查壶谱和有关资料,最常见的壶式有“直形壶”、“龙蛋壶”、“小六方”、“大八方”、“传炉壶”、 “海棠壶”、“竹段壶”、“合梅壶”、“竹鼎壶”、“原形壶”等。文革后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设计人员推出了一批新壶型,如“报春壶”、“汉君壶”、 “狮球壶”、“井栏壶”、“四方侧角壶”和“碗梅”系列,这就大大丰富了“文革壶”的造型。如果能对“文革壶”制作的时代背景、生产形式和壶体承载的政治内容、名称等有了大体的了解,收藏“文革壶”也会更加方便了。

  “文革壶”的基本特征

  ⑴“文革壶”的泥料都比较好。因为当时这些壶的泥料由宜兴陶瓷公司统一开采、统一供应,一般是生产多少壶就供应多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本山泥(即黄龙山开采的泥料)。

  ⑵文革时期不允许出现“个人主义”,壶都是一批一批按生产计划生产的。“文革壶”的款式多数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更谈不上金石味。文革有一个时期,批判成名思想家,壶上不留名款;文革中期,壶的底部多数刻印壶形的长方形木章,如“菊球壶”、“小六方”、“海八方”、“圆形壶”、“高狮灯壶”;文革后期壶底多数为刻印不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带框(边)的阴文“中国宜兴”款识,壶盖内和壶把一般都没有打上印章。当时“中国宜兴”的章是木头做的,不如现在的章质量这样好,木头章吃力不均所以底款章有些字会模糊点,但因为木头章的字是人工雕的,所以会有手工书法的韵味。

 

  ⑶当时紫砂工艺厂有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工“雕刻手”,不甘心自己雕的东西成为“中国宜兴”的底款,就借用毛泽东的诗词,在壶上刻毛泽东诗词。有些人把诗词中的“红雨”2字刻入底款中,打“擦边球”,所以有些文革壶底款会是“红雨”二字。

  ⑷在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期,因为中日交流,宜兴当时很多壶的内壁出水眼跟日本学习,采用了“半网球”的工艺方式。

  ⑸文革时期生产是按任务生产,也没有超产奖励,所以很多人做壶都是慢慢来的,磨时间等下班的。所以使“文革壶”的做工上没有浮躁的感觉,都比较扎实,而且不花俏。

  ⑹从材料和实物看,“文革壶”装饰主要是泥绘和陶刻,并以泥绘居多。文革中期,为减少泥绘“易脱落”之不足,又改以陶刻为主。陶刻内容多以品铭诗句为主,如 “色浓方近苦,味回有馀甘”,“雨前活水试新茶”,“香引春茗,声度梅花”等。同时,一改以色块加线条的传统泥绘方法,用模板将白泥降印刷在壶坯上,精美悦目。

  另外,真正的“文革壶”表面都突显一层黄白砂粒,有的“文革壶”还在内外涂抹一层红砂泥,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收藏、鉴别“文革壶”时的参考。

  “文革壶”收藏,需要在实践中学些,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增强自己的识别力、判断力,这样才能不失手、少吃亏、免上当。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