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识:贞祥(盖款);石壶子繁(底款);吉安(把款);子冶、令(刻款)镌刻:旧家苕水西,今住鸳湖曲。高馆月来迟,檀栾结寒绿。竹外湖水清,照见须眉古。挂壁一枝斜,并作潇湘雨。种榆仙馆集中句,题钱顺甫画竹。款识简介:石壶子繁,瞿子冶(1778-1849),名应绍,字陛春,号子冶、月壶,晚号瞿甫、老冶、石瞿、缄斋,室名毓秀堂、万竹盦,上海人。清道光年间贡生,官玉环同知。工诗,善书画,精兰竹。又长篆刻,好刻竹于宜兴茶壶上,擅制紫砂壶,法陈曼生。瞿子冶,以自己精湛的“书、画、壶”三绝之力,创造了一个流传百年的茗壶经典——子冶石瓢。瞿子冶(1778年-1849年),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明经,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子冶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像陈曼生一样,定制砂壶,创制紫砂名品“子冶石瓢”。子冶石瓢,三角形结构削直硬朗、挺拔俊逸,线面转折简洁明快,整器透出一种“骨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激荡人心。子冶石瓢独具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在柔和中所展露的,积极进取的个性。子冶石瓢突破曼生壶镌刻铭文的传统,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使其成为“书绝、画绝、壶绝”三绝茗壶。他请邓奎到宜兴监造,而他则亲自操刀镌刻,与曼生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壶上刻铭文且把他最得意的竹子锓于壶上,俯仰疏密、一如其画;并大胆尝试,在壶盖上装饰,竹枝从壶身延展到壶盖,遮天蔽日,别具匠心。子冶以自己的才气、魄力把文人紫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自号“壶公”,确实名副其实。子冶石瓢壶刻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通刻、满刻,即壶身的图案延伸到壶盖,从壶身到壶盖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构图;除壶身外,壶盖经常书刻铭文。紫砂壶落款草创时期无款,文人加入出现了名人紫砂,落款方式开始丰富。明中晚期紫砂壶多用刻款,且用楷书,印章极少。此阶段落款形式有作者款加记年款,诗句款。而“不与俗人仝”此类刻款也常见,反映出当时参与紫砂制作文人的清高。子冶石瓢落款基本不是单一的落款,多则三四个印章,瞿子冶工诗,善书画,精兰竹。又长篆刻,好刻竹于宜兴茶壶上,擅制紫砂壶,法陈曼生。款识:贞祥(盖款);石壶子繁(底款);吉安(把款);子冶、令(刻款)镌刻:旧家苕水西,今住鸳湖曲。高馆月来迟,檀栾结寒绿。题钱顺甫画竹。竹外湖水清,照见须眉古。挂壁一枝斜,并作潇湘雨。种榆仙馆集中句。一件是已知传世子冶石瓢唯一刻画山水的作品,堪称孤品。壶身一侧,刻有烟波浩渺,垂柳数条,一艘小舟荡漾水上,虽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得风骨,寥寥几笔,写意传神。南台为画家许凤,字南台,上海人,工青绿山水,仿文赵法,和同在上海的瞿子冶有交集。子冶擅长画竹、梅、兰花,是传世子冶石瓢图文常见题材。其制作子冶多数作品为赠友,自玩。图文布局经典,值得推敲。山水作品此件可谓是仅此之一,同样也是赠送友人王发桂。传世子冶石瓢多粗砂,朱泥甚少,这件子冶石瓢的造型更为个性,嘴把更刚毅,迥异于常规子冶把式刚柔特点。还有一件同造型紫泥款,在藏家李明府上,同样也被收录砂壶选萃书籍。正面画风动疏竹,背面铭文“归文休有之,偶一枝风雨来时。丁未八月风雨中竹窗下作 子冶”归文休即归世昌(1574-1645),字文休,号假庵,归有光之孙,江苏昆山人。此件子冶石瓢金石篆刻追慕明代归文休的刀法,并记之。子冶石瓢特点鲜明,造型丰富,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历来被受艺人和壶友追捧。若说道紫砂壶骨力之美,估计再也没有比子冶石瓢更刚劲飘逸的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有一把石瓢壶吗?欢迎留言区交流哦!
©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