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2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张志强(左)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右)合影
“如意筋囊”
“百福”
张志强是一个光器、方器、筋囊器样样精通的行家。其设计的紫砂壶外观稳重大方、精雕细刻,器型力度适中、动感十足,韵味独特、功力深厚。光素器圆润敦厚,气韵生动;筋纹器工精艺谨,落落大方;方货细腻优雅,呼之欲出。藏家都说他的作品“功底扎实,线条挺括,苍劲有力”。
做人做事 方方正正
2011年2月16日,2010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在京揭晓,荣获2010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影响北京外埠商业品牌”、“影响北京跨国商业品牌”等称号的企业在接受颁奖时惊喜地发现,他们手中的奖杯是由色泽纯朴的紫砂泥制作而成的方鼎。该方鼎选用纯正紫泥,纹饰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吉祥元素,整体造型古朴厚重,端庄大气。获奖企业代表会后感言:“此番获奖颇具文化含量。”
奖杯的设计者是陶都宜兴的实力派陶艺家张志强。奖杯的设计与制作其实也融入了设计者本人对于“商道”的理解与认识。在他看来,大气的方鼎不仅造型古朴,更代表了一种商道的浩然正气。设计完成后的方鼎四方庄重,纹饰融入了8种中国古典吉祥元素。这个方鼎的寓意在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方鼎所代表的正气。
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方方正正,是张志强的信条。
线条明了 苍劲有力
1971年进入宜兴紫砂合作社(工艺厂前身)的张志强,最早的师傅是何道洪。何道洪技艺精湛,却言语不多。张志强就用心地看,用心地揣摩,把基本功打得扎扎实实。1976年中日建交,外交部向紫砂厂订购了一批紫砂花盆,厂里指定潘持平成立小组带头攻关,攻关小组里就有张志强。就这样,机缘巧合,潘持平与张志强有了师徒之缘。潘持平擅长方器制作,张志强在方器制作方面也颇有造诣。回忆学徒经历,张志强常常感叹,何道洪与潘持平对自己之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教给了他工艺,也教给了他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他受益无穷。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台湾的收藏家称张志强为“四小龙”之一,之后又被藏家起名为“张百福”。这个称呼源于他设计制作的一把“百福”壶。这把壶肚腹略鼓,极具张力,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稳重大气,含蓄内敛,毫无张扬之态。壶体镌刻千姿百态的“福”字,道出“宽容是福”的真谛。
张志强是一个光器、方器、筋囊器样样精通的行家。所设计的紫砂壶外观稳重大方、精雕细刻,器型力度适中、动感十足,韵味独特、功力深厚。各种器型分别来看,光素器圆润敦厚,气韵生动;筋纹器工精艺谨,落落大方。
但他的作品却总是以线条明快的方器、圆器为主。不少藏家总结张志强的制壶风格,都说他的作品“线条明了,苍劲有力”。这可能也与张志强方正做人的性格有关,他常常说“许多东西必须得会,但不见得一定要去做”。这种心理又暗合了中国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态度。
继承创新 精益求精
30多年的陶艺生涯使张志强意识到,在创作设计中不仅需要细心观察和研究生活中不同器物和生物的形态动态,更要懂得吸取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工艺品的艺术特点,从中撷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以便在艺术创作中丰富紫砂工艺品的造型艺术。
张志强擅长制作传统器型,经他制作的传统器型总是那么深得形制的精髓,又非常富有生命力。他制作的“僧帽”、“菱花提梁”、“四方菱花”、“如意筋囊”等作品,都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得大胆创新的成果。
紫砂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是张志强非常注重的事情。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曾经用电脑三维软件设计过一些造型,这些造型无论是从创新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来看,都非常大胆而有新意。但是张志强在看过之后,却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在张志强看来,这些造型只顾在创新和艺术的角度达到突破,却忽略了作为紫砂壶最为重要的因素——实用性。他说:“一定要用艺术品的心来做实用品。”
他的紫砂作品常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更在国内外的紫砂工艺展中屡获金奖。
传承弘扬 砂道之本
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文书展茶艺中心。中心讲台上,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人称“中国普洱茶第一人”的邓时海在对来访宾客侃侃而谈普洱茶的前世今生;讲台一侧,来自内地的陶艺师正在专注地表演着传统紫砂壶的制壶技艺。这位陶艺师就是张志强。他弘扬紫砂文化的足迹从那个时候已经出发。
紫砂陶圆器“圆、稳、匀、正”,柔中寓刚、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器线面挺括,轮廓分明、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筋纹器流畅精巧、隽永耐看……紫砂陶的大美不言,张志强吸收着,也在传播着。
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制作一件最大的紫砂壶,一件能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紫砂壶。这是一个可以想象有多大困难的挑战,但他还是希望做一个尝试。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张志强豪爽的风格一直没有变过,今后也不会变。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