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28 来源:紫砂之家
袁伟新在书写紫砂壶的证书
江南宜兴,杏花春雨,素有茶陶仙洲的美誉,自古以来紫砂陶驰誉天下,历代文人雅士和紫砂兴趣者心驰神往。和华夏古老的文明比拟,紫砂陶仅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糊口日用品和民间工艺品,因为文人的钟情和积极介入,尤其是清代才子陈曼生的泛起,在壶上题诗作画篆刻铭文,使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进步了艺术品位增加了亲和力。陶刻装饰赋予了紫砂陶器以文化灵性,紫砂壶也从此文通气贯,风骚韵畅,多彩多姿,万种风情。时至今天,紫砂艺术的勃兴,陶刻作为一门成熟的主要的紫砂装饰艺术,正被年轻一代陶刻艺术家承前启后。
袁伟新,艺名“古泉”,宜兴丁蜀人,刚入而立之年,从事紫砂陶艺术十几年。生成的秉赋、后天的耐劳加上良好的文化素养,袁伟新艺术才气徐徐彰显,已有厚积薄发之势,把字画艺术之美学融入壶艺之中,作品能深悟传统经典陶艺之道。作品大气清新,点、线、面过渡浑然一体,形、神、铭、韵相得益彰。作为年青紫砂新秀,“古泉”先生的紫砂陶艺和陶刻之功的确令人称赞。
做一把用来喝茶的壶不难,做一把具有工艺水准的壶是需要一定的功夫,然而,塑造紫砂艺术品是需要有灵性和文化素养。袁伟新能书会画心灵手巧,名师点拨、环境熏陶、悟性极高的他,从十五岁开始摹仿名家字帖和《芥子园》,中学时代就显露出对陶艺、绘画、书法、篆刻等非凡的艺术潜质,多次参赛获奖,被同学们誉为“小才子”。三年从戎,函授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字画系,其间以求知若渴的精神进行书法、绘画的学习和研究。创作耐劳读书用功,从中国文学和哲学中汲取营养,文学涵养深挚和字画功底扎实,使袁伟新艺术才智突飞猛进,触类旁通,集制壶、字画、陶刻三艺于一身。一手俊秀、飘逸的书法,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均令人啧啧称道,尤其是表现出的字画陶刻功力,线条流畅,刀法老辣,神采飞扬,决非一般陶刻之人所能为,这为袁伟新先生紫砂陶艺快速晋升搭建了高高的平台。
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参与的艺术。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称高的文化涵养、美学涵养、书法绘画功底,要认识紫砂坭性,把握捻管转刀的技巧,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功夫、体悟是很难深入和掌握紫砂陶刻内涵的。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号曼生,开创紫砂壶篆刻铭文之先河,所创壶型和题写篆刻的壶铭佳句,一直是“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一壶千金,被玩家视为壶中至宝。一件成功的陶刻作品,壶铭要有切壶、切茶、寄意言志耐人寻味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陶刻特性,传达出博雅的文化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赏识陶刻作品,用刀应表现为沉重、舒畅、利落,呈现古朴、典雅的意蕴。尤其是“双刀”陶刻法最见功力,刻刀下去深浅、除疾、节奏表达恰到其位,用刀锋表达笔锋,要意在刀先,意到刀到。通过刻刀使转,表现作品浑朴深度的韵味,由刀功赏诗看画,思人生哲理,悟为人之道,体味作者的情感,令赏玩者产生共识。盈盈一握,身心可依,从来佳壶似佳人。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储藏着东方哲学,折射出中国文人的品格。正心修身、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是紫砂人的风尚。紫砂艺术本来就是中国文人和传统工艺绝妙的结合。袁伟新集文人情怀与艺人灵巧于一身,秉承传统,承前启后,以老实的人品塑造着端庄秀美的作品,作品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紫砂艺术、紫砂陶刻语言等内涵的心领神会,整体形、神、韵兼备,做工无微不至。一把刻刀情真意切,陶刻书法真、草、隶、篆四种书体皆得心应手,山水、花鸟、人物精到、传神。操刀空刻胸有成竹,刀法天然遒劲,章法布局和谐得体,情感表达饱满。赏识“古泉”紫砂艺术作品,曼生遗风之韵跃然壶上。袁伟新最崇拜谭泉海巨匠,默默追随巨匠的艺术脚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文人陶刻之道,以文人独占的紫砂陶刻之功,在紫砂界渐露文雅、书卷、端庄、秀美的陶艺、陶刻新秀锋芒。《倒把西施》、《秦权》、《竹段》等紫砂壶作品拙扑中见心胸,灵秀中生情趣。《半月》、《井栏》、《仿古》等传统经典作品更是形神兼备、心胸非凡、无以复加。《文旦》壶上陶刻四大丽人娇娇欲滴,刀法细腻美艳绝伦。四把套壶《西纪行》,陶刻师徒四人心态形貌惟妙惟肖。所刻山水、花鸟布局严谨,天然清新。与蒯良荣先生携手创作的曼生十八式,操刀镌刻曼生壶铭佳句,读壶、品壶铭、赏书法令人心动不已。大型系列力作《水浒壶》更能显示出袁伟新先生的功力、毅力和年青后生的爆发力,壶型各异,泥色纷呈,一百单八将分别陶刻于壶上,壶艺精湛、刀法天然,线条流畅,人物表情传神个性张显,栩栩如生,读袁伟新先生的紫砂艺术作品,古拙大度之美、端庄俊秀之美、和谐流畅之美均给人一种悍然冲击力,一壶在手使人怦然心动,宠爱有加。行家最清晰,赏壶者不看印款便能评价壶的优劣,才是懂壶的高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作为年青有文化的紫砂新秀和有潜力的陶艺名手,暂且“名分”固然不高,但“古泉”紫砂陶艺迸发出的艺术才气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喜逢盛世,繁荣和浮躁共生。有使命感的年青人,喜欢立异决不轻言立异,会以继续优秀传统为己任,脚步铿锵,掷地有声,用扎实的功底和自身的文学涵养续写紫砂文化历史,以此敬重我们这个民族和优秀传统文化,叩拜告慰先贤。发奋读书,扎实用功,冷静思索,用真心去拥抱这个时代,用真才实学的本领和继往开来的理念,承前启后,去创造紫砂艺术明天的灿烂。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