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冠以“紫砂”名,“紫”是说颜色,“砂”是说“性质”。紫砂泥料从颜色上虽可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但都具有砂性,即颗粒质感。
紫砂泥是砂和土的混合体。砂为骨,土为肉,土包裹着砂。砂是由石英颗粒、硅酸盐颗粒集聚成的团结体;土是由金属氧化物、钾钠钙等有机物混合成的胶状体。胶状的土熔点低,团状的砂熔点高。烧制时,泥料中的碳酸根先分解,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土中,有的连通,有的闭合,会形成细密的“链状气孔群”,串连而导致开放;气泡在石英和硅酸盐颗粒集聚成的团结体中,则会堵塞于各颗粒间,使原本存在的空隙互不连通,阻止而导致封闭。开放性气道和封闭性气道并存,称“隙泡结构”,俗称“双重气孔”。
在显微镜下观察烧成的紫砂壶断面:团结体间的开放性气孔空隙粗大,气体可由此出入;团结体内的封闭性气孔空隙细小,水体由此阻塞。
非紫砂的黏土,没有石英颗粒和硅酸盐颗粒,不烧结时,都是开放性气孔,会渗水吐黑,但烧结后,瓷化得完全没有了气孔,敲击起来声音很脆。,表面也不会吸水,毫无透气性可言。
紫砂壶的蕴香载体:
所谓的“双重结构”,是指气孔。在窑烧过程中,晶体各团粒内部的封闭性气孔不变,晶体各团粒外部则形成细微的通气不通水气孔。它是天然的,无形于泥料,成形于烧成。内部的微气孔结构,是紫砂壶“蕴香”的载体。
紫砂壶透气而不透水,吸水而不漏水,是由于“双重结构”和“双层结构”共同作用所致。
紫砂壶的水色载体:
所谓的“双层结构”,是指明针抿压后,坯体外表为泥多砂少的紧致层,坯体内部为泥砂均匀的疏松体。它是人为的,形成于制坯,定型于烧成。外表的紧致结构层,是紫砂壶“水色”的载体。
那紫砂壶的双重气孔与制坯时“明针”加工有关吗?
壶坯的精加工有助于双重气孔形成。
由于紫砂泥料成坯时表面呈现粒子,用工具进行精加工,可将坯体表面的粗砂粒向坯体内壁挤压,使表面平整光润,形成一层较细腻的表皮层。坯体内壁未经精加工,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堆积等因素使内壁产生一定数量的气孔,而经修整的表皮层,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还是下限,致密的坯面表皮都能烧结,减少了空气入壶的渠道。
双重气孔的特性:
里外不施釉,透气性能好,就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泡茶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隔夜不馊,久置不会有宿杂气。经久使用内壁积聚“茶锈”(尽管这样并不卫生),以致空壶注沸水,也会有茶香。
壶体存在的小气泡里充满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良热导体,故有较好的保温性。提携抚握不易炙手,冷热急变不易开裂(朱泥除外,由于泥性使然,不在这一列)。
紫砂壶与瓷壶相比,茶汤不易变质发馊的原因,除紫砂壶本身内因因素外,还与紫砂壶特殊的造型与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紫砂壶嘴小、口盖严密,一般壶的口盖位移公差不大于0.5mm(中高档壶要求更高),形式多呈压盖结构。而瓷壶壶嘴大多口朝上,口盖的位移公差达1.0^-1.5mm左右,形式多呈嵌盖结构。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精度高,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通道。因此,相对地延长了茶汤变质发馊的时间。
综上所述,紫砂陶特有的材质:特殊的工艺技术;特定的显微结构,必将赋予日用紫砂陶独特的、良好的实用功能。用紫砂壶泡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