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2 来源:紫砂之家
明代起社会上饮茶风尚的变化,也是紫砂器快速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由于当时开始改用芽茶,冲出后茶色发绿,故以白釉小盏最爲适宜。但盏茶易冷,且有落尘的缺点,,所以明代中期以后改用壶来饮茶,并逐 渐成爲社会风尚。这也促使紫砂壶的徒造型趋向小型化,如南京嘉靖十二年墓中所出紫砂提梁壶的容量就只有 450毫升,较之宋代窑址所出的容量达2000毫升的大壶,只及四分之一。
所以,紫砂壶体的小型精巧化是当时 总的趋势。 关于明代后期紫砂壶型变小的趋势,在有关文献记载中均有说明。如冯可宾所着《茶笺》中说:“茶壶 以窑器爲上,又以小爲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爲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阳 羡茗壶系》也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翕啜,以尽色香之蕴。
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这种饮茶方式 ,具有色、香、味叁者兼顾的要求,就爲紫砂壶的小型精巧化定下了基调。
同是紫砂壶也开始 胜过了银、锡或铜制的茶壶,成爲文人士大夫品茶时必备之物。所以,《阳羡名壶系》中又说:“近百年中, 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明代文人李渔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