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1-27 来源:紫砂之家
二、泥说
紫砂之为茶器,誉满天下,有明以来,时人趋之若鹜,茶客珍而宝之,为何?材质本身的优势勿庸质疑。数中国几大名陶,建水、钦州、石湾……工艺各有千秋,但抟而为茶器,往往无法与宜兴紫砂相比。传说中异僧所授之“五色之土”,更为这种特殊的陶土平添几分神秘,更加具有魅力。但是也因为这种神秘性,多年来造成关于紫砂泥料的“故事”泛滥,谬论横行,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紫砂陶土,成分有些什么?已经有专业机构做过详细的定量分析,氧化硅,养化铝,铁质氧化物,石英质……与其他陶土关键的不同在化学层面上是含铁量较高,在物理层面上是分子层面上的排列特性:所含各类成分的团状体构造,造成团内和团间的双重气孔结构。铁含量高等化学特性造成泥料颜色变化的多样性;特殊物理特性造成泥料透气性强,可塑性高、收缩比小的特点,使泥料利茶、可塑。窑烧变形小;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作为工艺品,特别是茶具类的工艺品的制作的原料……
说了这么多物理化学,似乎得于道而失之趣味,但是礼崩乐坏的末法时代中,要寻找一点真相,不用上这样的科学考据工夫,恐怕上当难免。那么,了解这些,便于我们揭穿哪些紫砂的歪理邪说,鉴别哪些市场的“李逵”“李鬼”呢?试举例几种紫砂”伪科学“:
1、绿泥、黑泥有”原矿“:紫砂有绿泥、黑泥原矿吗?有多少游客朋友、甚至做茶具的朋友,到宜兴去欢欢喜喜的买回绿油油的一堆”真原矿“壶来?”紫砂是”五色土“哦,绿色的泥巴最贵哦“很多不良从业者就是这么跟您介绍的吧?然而稍有基本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什么成分的氧化物呈绿色,氧化铜,养化钴……所以瓷器的绿蓝色用氧化铜,紫砂的”绿泥“用氧化钴,很正常的啊。而原矿紫砂泥料里会天然含有这些成分吗?没有!那么用硅、用铁……您给我烧出绿色来看看?!同理,紫泥再深也是”黑“不了的,黑料不加氧化锰之类,就只有封窑”捂黑“处理,(也就是用加强炭的附着来加色,说通俗了,就是加烟给他”熏黑“),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变出”黑料“来。所以说,再有JS给您说他有绿泥、黑泥”原矿“,您就尽管把他的信用给”枪毙“了好了,欺负咱文化人没数理化知识啊,哈…………
说到这里,就顺便把选择绿、黑料的事情说了吧:紫砂是工艺品,为了表现物象之美,材质之美,绿泥、黑泥不是不能用,其实好的高温氧化物也应该比较稳定,析出量也应该不大。特别是”花货“类品种和一些特殊的型,用别的泥料还真没法做(仿真类花货的枝叶,不做绿的行吗?还有顾老的君玉壶,您想象一下用别的颜色,不好看!)。但是紫砂同时也是实用器,选择茶具时我们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尽量选择原矿泥料作品作为日常用茶具;如喜欢用仿真类花货壶可选择身筒部分用原矿料,绿泥做化妆土或者流把贴塑的品种;如实在喜欢的绿泥作品选择呈基泥好,钴料好的品种(泥色灰绿、暗绿,泥质较细腻,如不能很好鉴别,一定级别以上正规厂内工艺师的用料应该会有所保障)。饮茶快事,健康重要哦
(待续)
图七,好的段泥特写
图八,好的紫泥特写
2、鬼见愁的朱泥和喝不坏的化料
不得不承认,玩壶这么多年,如果有一类泥料依然让我郁闷无比无所适从的,那就是“朱泥”。从台湾爱好者编撰的比较系统的“朱泥三书”到各类似是而非只鳞片爪的资料图录,从研究化学物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到各位工艺师朋友的口头讲述,从可以做太空仓隔热层的“故事”到“大红袍”“*氏朱泥”……的泛滥。一个真实的“朱泥”,恐怕是离我们玩壶的朋友渐行渐远了……
首先要声明一下,本人只是一个紫砂爱好者,这里的很多方家都是我亦师亦友的学习对象。但是对于朱泥这个东西,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做一个坐井观天的分析吧。翻遍所有的权威紫砂书籍,”朱泥“矿脉始终没有被记载过,《紫砂辞典》把红泥和朱泥作为一种泥料来对待,很多工艺师也根本不承认朱泥作为一类泥料的存在。我们可以比较负责的推测,抛开真古朱泥壶和极少仿古高手中以特殊选料和烧制方法制作的朱泥不论(正宗古朱泥壶或高仿古朱泥壶价格昂贵,一般爱好者几乎可以“忽略”),平时我们一般爱好者遇到的,就是红泥泥料经过很高目数的粉碎后的作品而已,而且,由于矿料的依然相对稀少和目数太高造成的制作难度加大,能够找到一把来路正确,不添铁红粉和玻璃水的朱泥壶(既纯石黄泥制品,烧成后未经泡养应该呈黄红色,且越泡越红),已经要非常感谢从业人员的辛苦和您所接触壶商朋友的信用了,而且此类作品价格也不会太低。而对于市场上那些价格低廉,敲上去声音清脆,未经泡养就“红艳欲滴”的作品(甚至还有什么”黑朱泥“天!),作为真正想玩好一点泥料的朋友,基本就可以一眼否定之!价格低廉,不符合成本因素;声音太尖利,朱泥颗粒小所以致密音高,但一定不至于象玻璃的;不泡而红,就更不用解释了……(友情提示:看到很多壶友用壶盖敲击壶身“听音”,此行为是非常外行和被玩壶者不齿的,因为伤壶!正确方式应该是用壶盖轻磨口沿,听音就可,又不是买乐器,哈),让他们说”故事“去吧!
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于买了”加料朱泥“的朋友,您也不要太担心有伤身体的哦,铁红粉、玻璃水,分析一下就知道对身没大坏处,您就权当买了一玻璃壶泡茶吧……不就是不能欣赏养壶的乐趣和失去陶土的透气助茶的功能而已嘛,可以自我阿Q精神解嘲的:”至少便宜而不劳神,哈!“
唉,资源枯竭的社会里,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安慰,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都找到一两把好的茶壶,纳福(壶)迎祥哦……
图九 当代朱泥小西施 (友人藏品,要点:比较可靠的现代朱泥)
图十 红泥小柿园 (要点:作为比较的红泥作品,全手工成形)
3、谈论泥料的几大拧巴和选择好泥的简易程序。
紫砂乱纷纷,爱者欲断魂,街谈兼巷议,能听有几人?
紫砂是上天赐与茶人的恩物,而在这样众乱纷呈的时代,透过各种心机各怀的媒介,难免也会有各种言论和概念上的昏乱,人一上当受骗多,就容易风声鹤呖,强认死理,其实这样对于玩好壶、喝好茶也是不利的。
列举几种关于泥料最拧巴的、网络上也出现最多的观点,各位方家不要对号入座才好:
1、谈化色变。这年头,做网络壶评家最容易,见到绿的黑的,以添加化料为理由,一律一棒打死就是。其实事物也是要一分为二的,首先,我们一定要看到市场上充斥的那些颜色鲜艳,绿的让人心发慌的东西,是一定要避免多用的……古代人可以疯走行散,瘾君子可以冒死吃河豚,对于这种既不利茶又无欣赏性的化料,还是对它们敬而远之的好。但是,另一方面,在紫砂泥料金字塔的尖端,确实也有一些很好的”化料“!顾老做君玉的绿泥,施小马做珏提的黑料……都是泥料中多么美的上品啊!我非圣贤,对于这样的好泥,我是愿意做吃河豚的人的!用科学的观点看,金属氧化物是否析出,或者析出是否能控制在对人体可以接受的量内,取决与基础泥料对氧化物的固定能力和氧化物本身的稳定性。如果上面两点都做好了,这类泥料对人体的危害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对任何事物都要做这样的理性分析,盲信盲从和主观武断都是不利于我们开心享受紫砂之美的。
2、底料迷思。天青泥没有了,赵庄小红泥不见了,原生老段难找了……大家就都“底槽青”好了,既显得珍贵,又不太容易招骂。底料真的那么多吗?随便翻看一下紫砂类的网站,几乎快到无站不“底”的程度咯。诚然,带石英质“鸡眼”的底料原矿是还可以找到不少,但是真就到了什么商品壶低档壶都可以用“底料”的程度了吗?存疑。我看这里面就象“大红袍”茶叶一样,有原树的,有原书无性繁殖的,有拼配调味的,更有压跟没谱乱往上靠的……一个道理的吧。我认为您要说自己是原矿底料,至少也得具备泥色紫绛深沉、泥质润泽易泡养、石英质亮点均匀自然的特点吧……否则,就太侮辱“底料”咯
3、名目泛滥。紫、红、本山,这是紫砂的三原色,因为矿料差异和窑温高低,颜色会有深浅;因为泥料拼调和化料添加,色彩会有不同……大家爱紫砂,大家来取名,从古代到今,因为大家的热爱和文人雅士的参与,各种紫砂料的名称层出不穷,“天青”不是青的,“本山绿”不是绿的……名字的美好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但也给JS们造成了很大的说故事空间,透过本质看泥料,不管名字变几重,对于玩好紫砂,这很重要……
怎么选好泥料?就新壶而言:未泡养前泥料宜灰黯,不宜贼亮火气;壶面明针后宜颗粒感丰富,不宜过于浆重;陶性宜细腻而有砂质,不宜过粗或过黏;泡养中宜变化快,不宜无变化;宜有吸水性呈亚光漫反射面,不宜不吸水成镜面反射……………
如渠饮水,冷暖自知,这种感悟和惊喜的过程也许就是紫砂给我们的感动所在吧!!
图片十一 清大莲子身筒(要点:感受到代老紫泥料的润泽和质感,玩老壶和新壶,有时候是可以互为启发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