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1-27 来源:紫砂之家
三 工论
有品茗之好者?能不爱佳器乎?时壶建盏,玉碾银匙,茶席茗战,此乐何及?!玩器之乐,考据之趣,正如清人吴大椿所说:人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也!所以真正欲知壶懂壶爱壶者,是必然是要钻研之、探讨之、求正之的!玩壶多年,见过而所谓玩壶说壶之人多矣:有昏昏噩噩,不懂壶却号称靠感觉玩壶的;有不求甚解,不知壶而凭着党同伐异谈壶的;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四处为人做嫁为虎做伥开坛乱讲的……乱象纷呈,乱了好壶的谱,寒了壶民的心,失了紫砂的魂!这一切都非常让我辈爱壶人痛心。下面,就腆着脸,跟各位方家一起再从另一个方面探讨下什么是一件好紫砂作品的问题吧:
一壶之价,泥料几何?做为一种手工艺品,在壶价腾贵,鸡犬升天的今天,泥料的价格在一把壶成本中的比例更是可怜。这样高的附加值,首先就来自工艺品的”工“字,看一把壶在工艺层面的的好坏,我看主要在”三工“上,既”用工、饰工、火工“,一壶在手,泡茶不适用,装饰简陋不当、窑温烧成不对,都是不能在工艺层面算做有所交代的。
首先,壶之为器,存在之基础在乎”用“,出去个别的逸品老壶和建立在陶艺理论基础上的作品外,任何不利于”用“的毛病都决定了一把壶的价值:盖,气孔大小是否合适?盖口壶口吻合度如何?压盖,是否有”天压地“的处理?如截盖,是否能保证与身筒整体线条统一?嘴,嘴型是否适合水流曲线?内壁是否光滑通畅?出水眼是否适合所泡茶品?把,是否利于把持?的子,是否拿取稳当?足,摆放是否稳当?整体,流口和盖口的位置是否合适?明针是否到位?壶内是否修墙刮底?是全手工还是半模具?或者干脆是模子壶?方器线条是否流畅顺直?圆器身筒是否浑圆流畅?筋纹线条是否上下通畅?盖子可否通转?…………
爱壶学壶啊,每一天都有事干,每把壶都有看点,每次看都有新见解……真是美好的感觉。(待续)
图十二 三足水平 (要点,工艺细致讲究从多方面体现,最实用性的壶品当工艺精致到了一定水平后,艺术性就慢慢浮现了)
泥好堪成器,饰工美方成。紫砂作为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品,装饰的工艺是成其为美器的基础!紫砂的审美有其独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的不同之处,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和用途的实用性,决定了素胎器的本身就可以从泥质、形式、工艺水平各方面取得审美愉悦,本人也将在文中一一给予介绍讨论。但是,因为紫砂壶自诞生起就与文人墨客的审美和参与密不可分,并有了那么多令人心弛神往的名作。谈起紫砂,又怎么能忽略它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和刻绘手段呢?这一章节里,我们先忽略一下装饰纹样和内容,也先不谈刻绘的意境的故事(都放到后面说),更忍住不说壶型和刻绘搭配的学问(好难忍,哈哈),先就装饰的技法和刻绘的方法给大家一个提纲式的说明,让大家以后选壶时多说几句让JS不敢造次的“行话”好了:
紫砂器的装饰手法经过明清两季的变革,技法上有捏、塑、贴、雕、堆、镂、琢、镶、包、粉、喷、模印、彩绘、髹漆、泥绘、抛光、调砂等等很多种,其中很多的各有其盛行的时期和风格特点,很多技法甚至已经失传或者很少在运用,熟悉这些,既可以作为古壶鉴定和收藏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我们挑选新壶的借鉴和参考。用实用主义的观点,要选把好壶,您就要知道什么样雕塑工艺是好的?什么样镂雕的工艺是难的?印版和泥绘怎么区别,绞泥和镶泥和泥绘怎么区别,谁的难度更大?壶上金光闪闪的是镶嵌金丝还是泥金?壶表光亮亮的是抛光所至还是根本就是化料的原因?………………太多重要的点,不了解一点,真的就会变成JS倒俎下的鱼肉,劣质壶品可怜的受害者,更别说很好的玩赏紫玉金砂了!
提起紫砂的刻绘,我要说的就更多了,每当我看到某“工艺师”乱七八糟全无笔法恶俗无比的满刻老虎,每当看到朋友拿出某“大家”刀法粗劣毫不切茶字体蹦缺的“冲刀”……再听说他们因在这些代工壶上随便乱搞就卖出的价钱,我就有种狠不得花钱买一把砸在某个坛子上向花了血汗钱的爱好者们提醒一下的冲动!紫砂的陶刻是有规律、有传承、有尊严的,从大彬起,自己不会刻,也要找个会刻的人好好刻个款,“大彬壶之刻“类褚河南””,多高的评价啊!到了曼生、调鼎、子冶、伯年……那些他们刻绘名器都成了紫砂的传说。到了近代,松溪、淦亭、北岩、少亭、石泉、乐人、一粟、石羽……紫砂陶刻的名家也是辈出于世的。紫砂陶要怎么刻?竖、划、撇、踢、捺的五点要求;正刀法、单刀侧入法、轻刀法、涩刀法、伏刀法、留刀法、迟刀法、舞刀法等十多种刀法;作为要对壶的审美品位和观赏感觉有提升,而不是毁了它的“刻绘”,都是要有所交代的!如果您觉得这些方法都太繁琐而难于了解,简单点就是:选壶的时候,他的刻绘一定不能太满,不能没有笔划粗细变化,不能字体粗俗,不能不切壶切茶,不能过于追求所谓“刻碑”效果而损坏壶表的紫砂泥料美感……
壶这么贵,难道我们爱壶人这点要求还不合理吗!哈哈
图十三 民国任淦亭大瓶(欣赏要点:器型大,制作难度高,刻绘体现了一代宗师的水准)
图十四 清代四方笔盒(欣赏要点:器型少见,刻绘馆阁体行书极其工整精美,文辞典雅)
陶之所成,土抟之,水和之,木规之,金琢之,而最终成就者,火也!五行齐备而适当者,不成佳器者几希!火予紫砂之精魂,成紫砂之型用,定紫砂之观感,不可不慎哉。如《阳羡茗壶系》所述:“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禾犀)砂土气”。澄泥炼泥,几多难苦;抟器装饰,多日辛劳;及器之将成,则在入火之一举也,火工之神奇,可不慎乎?试言之:
火之工,烧制前,在于在烧制前要做好壶本身的功夫,确保设计壶型和工艺水平的体现。泥料伸缩比考虑欠周,则口盖容易或松宽或不平;接缝脂泥填敷不慎,则接口可能或窑裂或暗伤;没有注意撑扶措施,则提梁作品易歪斜不正;甚至明针或修墙刮底时的小问题,都会使烧出的作品出现暗裂和纹路。所以火的力量,能使工艺上的小小疏漏变成一场灾难,使多日的心血付诸东流,所以准备宜仔细慎重。烧制中,在于烧制温度的把握,针对泥料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窑温。火的化学性质分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火的颜色则按温度为暗红、桃红、鲜红、黄、浅黄、白,无焰白等焰色。焰性不同、温度不同,同样的泥料的多表现出的烧结度差异和颜色差别都大相径庭。如果按一般工艺标准来说,红泥1150度,朱泥1200度左右,紫泥1230左右,段泥则更高,按料施焰到位,则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是这也是一般意义上使陶性达到最大发挥的理论温度,根据泥料的性质,搀砂的多少,装饰的方法,各家各户又是各有心法,各有经验。如此纷繁复杂,那么什么是烧的好的标准呢?笔者认为:烧成品一定要能体现泥料的最好特性,除个别仿老器(需要对当时龙窑特殊效果进行模仿)外,一定要在泡养后体现温润、透气、易养的优良效果,泥料既不能有因为温度太低造成的松散感(用国家标准,就是气孔率不能大于0.5%),也不能有因为烧过了产生的气泡玻璃化。特别要提出来讲的是段泥,一定不能有因窑温不够引起的吐黑,如果有则可以通过进窑复烧来弥补……
玩物之道,格物致知,慢慢摸索,仔细寻觅,只要真的有对茶和紫砂的喜爱之心,您就一定能美器在手,得享佳茗……
图十五 金砂宝鼎 (欣赏要点:粗砂泥料在良好烧结条件下的表现,根植于传统的新器型)
混迹网络多日,常见网上衮衮著君,上一壶,则索求其价值,问讯其做工,议论其泥料,于是乎好事之人,争吵不休,以其昏昏,使人噩噩。问者毕竟不得其解,看客亦难有是非之公论……周而复始,竟有终年如是者。吾每阅如是贴,常扼腕长叹,徒呼奈何!玩物如求学,觅宝如淘金。郦珠随侯,能于奸商估客处获之乎?真知高论,可于市井酒肆得之乎?如是简单之理,可不信乎?所以如只是求一壶助茗战之用,则可按自身审美求一器可也;若真爱此道,而又花费不悋求之,则实在应该做足功课,熟悉相关标准和要求,方可为之也。茗器之用,利茶助思;紫砂之工,触手可知。一器存世之价值,为各项因素之综合,而工艺之道,能无标准存乎?较之泥之纷乱、型之微妙、品之深奥,作工之高低是最有标准性可言者。爱壶学壶者,不从此易道下手,反求之别径,宜乎?此闲话,止于此好了。
另,前几日有友人言吾此节未谈手工与模具之事,此题目早有壶友乔兄于岁初曾发宏文论之,言之详尽,图文并茂,颇让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憾也。其实所谓"全手工"之概念,也有日益妖魔化只之倾向。何为"全"手工?供春为器,尚用一勺;顾老高标,也有"君玉"(史料记载,供春制壶,以工具掏为之,想来近乎"勺"状;顾老君玉壶,是合模产品)。如"全"则为无物可以为用之意,则何人可以为一器焉?笔者看法:我们爱壶者所要坚决反对并抵制的,是用合模压制法批量制作,又不对购买者给予说明,而谋求超额利润的行为。如果可以把模具大批量制品限制在合理的价格区间,让消费能力有限的喝茶之人都能用上真且好的紫砂,则善莫大焉!而就号称工艺品甚至艺术品的作品而言,在手工要求上就实在不能如此敷衍了,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工艺师都从尊重紫砂艺术高度出发,尽量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紫砂的手工魅力。但在这样的狂乱喧嚣之世,也实在不得不用最低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所购藏的藏品。什么是最低标准呢?按品种论之,光货和方货,一定要力求手工的制作,全器采用手工成型;筋纹器的制作可以使用一定的辅助成型工具帮助成型;细花货和局部装饰性的花塑也可以使用一些压花花塑工具来制作。这样都应该是无损其手工的意义的,但也是从业人员应该恪守的底限。
工艺啊,工艺,天赐富贵五色之土,久负紫玉金砂之名,多享厚利高名之盛,丁山为器者,能不慎重乎?!
图十六 六方合斗 (欣赏要点:好的方器,工艺上线面整洁清楚,自拟的刻词切型切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