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宜兴紫砂在欧洲之传入时间

宜兴紫砂在欧洲之传入时间

时间:2016-04-13 来源:紫砂之家

   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紫砂壶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受到广泛追捧。然而,根据欧洲史料记载和留存实物,宜兴紫砂壶从17至19世纪在欧洲曾经风光无限,成为王公贵族、大臣富商竞相追逐的收藏品,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欧洲人对宜兴紫砂壶情有独钟有几个原因,其一是宜兴紫砂壶除了沏茶功能外,“还有着许多美学价值,其表面肌理温润、光洁,摸上去几乎与人的皮肤别无二致。相比之下,施釉的瓷器似乎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节选比利时汉学家让·玛丽·西蒙年为《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2000版所写序言,西蒙年先生曾担任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中国艺术馆馆长);其二是大部分定制茶壶的装饰内容常带有中国道教和佛教的主题,都是些难以解读的画谜或字谜,传递着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很是神秘的信息,正是这种神秘感让那些喜欢异域文化的欧洲人着了迷;其三是紫砂壶的颜色和装饰手法与高卢—罗马帝国时期生产的一种装饰华丽的红精陶十分相似,这勾起了很多欧洲人的怀旧情结。因此,随着17世纪70年代欧洲饮茶之风逐渐兴起,紫砂壶很快就成为欧洲人沏茶用具的首选,而瓷质茶壶则少有人问津。

  宜兴紫砂壶进入欧洲的最早记录是一张写于1620年从澳门出运的葡萄牙商人的货物清单,上面简述了商品的名称、发货人、收货人等,所列商品有:虎皮、瓷器、名贵木料,还有“老乔安·卡瓦霍送给马六甲州检察官巴迪奥·平托的一把小茶壶。”根据法国陶瓷研究学者万福莱先生的考证,这是一把紫砂壶,而非瓷器茶壶。有两个理由,其一,送给官员的礼物不可能是廉价小玩意,一定是值钱的器物。而那时,紫砂壶的市场价格已经不菲,瓷质茶壶无法与之比肩。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生卒1609—1670年,在位时间1648—1670年)的御医西蒙内斯·保利在其所著《荷兰代尔夫特陶艺家》一书中对紫砂壶的价值有这样的描述:“从中国买来的沏茶用具,价值可比黄金,都用丝绸包裹,只有好朋友之间才相互赠送。大家公认其价值也不低于钻石,或宝石,或当地最昂贵的项链。”其二,一些文献资料记载,自16世纪末叶起,像时大彬、李茂林这些制壶名师开始零星做些小壶,引领小品制作的风气。而生产瓷器的景德镇,制作小茶壶的时间要晚很多。

 

  欧洲第一个明确提到紫砂壶产自宜兴的人还是那个西蒙内斯·保利。1665年他在一篇论及茶叶、茶壶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欧洲人从荆溪买回了茶壶,还带回了无锡湖里清洁的水”(西蒙内斯·保利著文《对新欧洲滥用亚洲烟草、茶叶评述》,1665年版)。

  宜兴紫砂壶最早通过贸易方式出口到欧洲的时间可追溯到1679年。保存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档案资料见证了首批从中国漳州运抵的7箱朱泥壶。该公司1680年的记录文件记载了运抵的320把带装饰的朱泥壶。同一年,又有1635把茶壶运抵了阿姆斯特丹港。在伦敦一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文件记载了1699年运抵的82把朱泥茶壶(杰弗瑞·A·戈登著《东方外销瓷对欧洲瓷器的影响》,伦敦,1979年版)

  历史上,葡萄牙人是远东贸易的开拓者。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年,中文译名也简称为“达伽马”)于1497年第一个发现了直接通往远东国家的航海线。1511年,葡萄牙人阿方索·德·阿尔伯克基征服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由于当时马六甲有许多华商,华人的生活习俗对当地的影响无处不在。因此葡萄牙人最早了解中国商品和华人风俗习惯,所以葡萄牙人成了第一个给中国茶叶和宜兴紫砂壶起名字的欧洲人。他们直接用“茶”在中国北方方言中的发音将其命名为“tcha”,而其他欧洲国家给茶叶命名时都根据中国南方广东方言“茶”的发音,最典型的是英语中的“tea”。在给宜兴紫砂壶起名时,他们则用了“boccaro(博卡洛)”这个词。

 

  欧洲的茶叶市场先有葡萄牙人开拓,但后经荷兰人的培育和发展,茶叶贸易量才迅速增长。随之,不可或缺的沏茶器皿茶壶的销量也随之上升。欧洲人对宜兴紫砂壶的风靡就源自荷兰。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