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08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陶刻是融文学、书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所以除了必须保持书画原有的“笔味”,更须发挥刀刻的“刀味”,下笔须注意轻重、虚实、精细、顿挫,用刀更须拿捏指、腕、时间力量的转移与快慢、浮沉、宽窄,利钝的功夫,镌刻多在坯体未:I:前或干湿合宜时进行,以竹尖刀和铁制刀刻之。在“供春”时期之前皆刻于坏体未干时,特征是在刀路两侧有微高于坯面的高埂。到了“曼生”时期,紫砂陶刻与紫砂壶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字体,使紫砂陶刻艺术达到了一个顶峰。
传统的镌刻方法分刻底子(双刀刻法)与空刻二种。刻底子与空刻的最大不同在于刻底子是用笔墨书画,再循墨迹镌刻,俗称印刻、写刻,而空刻则不受墨迹限制,可自由游走。必须字面、画面的整体而已,深入脑海。
此外刻底子多以二面入刀,空刻则单刀行走为多。也可以适当部位加刀,以达到完美的效果。操刀方法异于一般冶印,镌刻刀稍薄且小,可插入中楷笔管粗的竹管方便操作,,如握毛笔状下刀。传统的刻法分为“双刀直入法”、“单刀侧入法”、“刻刀五分法”、“冲刀法”和“琢砂地”俗称“挑砂”法数种。双刀正入法(刻底子)先用墨稿厚遁其迹而运刀,上刀下刀运用自如,顺刀、逆刀不拖沓松驰,行刀时一刀到底,轻重深浅恰到好处。充分发挥指、腕、臂的力度,使之一气呼成,总要达到明快果断,气脉相连的技法,才能表达作品的神韵。另单刀侧入法则较不易掌握,须具备双刀正入法的基础,蔡寅的运刀技巧,始可为之。操刀时必胸有成竹,意在刀艺,构思布局精确,大胆下刀,准而干练,如此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才能做到“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的功夫。走刀极其自在如神,充分表现刀法的精神与刀痕呈现出特制的质感,以达到书画在紫砂壶的最佳效果。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