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9 来源:紫砂之家
首先要搞清楚紫砂壶借助模具成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人认为是清初,有人认为是民国,也有人认为是建国后,但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紫砂壶的流和把,模具成型的时间,早于身桶借助模具成型的时间。这说明:模具壶出现的年代,比我们关注它的时间要早的多。那为什么以前没人争论全手工或模具壶呢,答案很明显了,成型方式,不过是一个炒作出来的概念而已,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
举个例子,大多数壶友在玩壶之初一定看过几篇关于开壶的文章吧,什么豆腐、甘蔗之类的都用上了,这样的文章被无数次的转载以及改编升华,搞得初入紫砂大门的新手们,把开壶当成必不可少的步骤,估计大多数人当时对开壶乐此不彼,而且这些文章本身图文并茂,说的似乎很在理。时隔多年,你再回过头看这段岁月和经历会怎么想呢?同理,现在追求全手工成型和当初的紫砂开壶是相同的。
全手工理念最早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2000年后,逐渐在紫砂圈子里有了影响力,回想一下80年代初期第一次紫砂热潮的时候,有谁提过我要买全手工的壶,那时还没有这个理念。这些年逐渐被人们重视的一厂早期的紫砂壶,没有一把是全手工的,但在紫砂圈子里,受喜爱的程度,估计要比现在一般工手的全手工壶要高的多,而一厂后期的壶却不是那么惹人喜欢,原因就是量大工粗、胎土和窑烧的改变,与其成型方式没有关系。
1997年后,紫砂一厂的大厂制转为个体私营,很多制壶者主要是在家里或者小作坊里单独做壶,做的好的有名气的后来又成立了工作室,带着一帮徒弟和工手做壶卖壶。这时候,制壶者和壶商就需要引进新的理念,来主导市场,来增加利益,而这时全手工成型和家藏几十年的陈腐老泥就成为了炒作的噱头。(关于泥料以后再说,此文只讨论成型方式)大家都做壶,而我是全手工做的,费时费力,产量又少,而且每件都不一样,所以要价就高,这个时候各种专家再站出来,大讲全手工的好处,有些人是跟风,有些人是别有用心。
选一把紫砂壶到底看什么?解答这一问题的文章,网络上很多,各种书籍也有介绍,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泥、形、工、款”, 这四个字里与成型方式有关系的可能就是这个”工“字,而如何解读这个”工“字,每个人的观点看法不一。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和它的成型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讨论成型方式,就没有必要没有意义了吗?
当然不是。主要看你的需求和定位,这么说吧,如果你只是想买把泡茶的实用壶,那么挑壶时就没有必要对着光去找哈佛线看拼接缝,分析是否是全手还是仿全手。而如果你玩的很高级了,接触到的多是大师级别的创新壶,则更不必去强调一定要全手工,因为有的创新壶型很特殊,用传统手法是没法完成的。
除去这两头的人,剩下就是大批的中间力量了,这个阶层的壶友们玩的或是实力工手的作品,或是已有名气的工艺师的代表作,那么全手工这个概念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一把壶能否全手工去做还是对功力有一定程度的考验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