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紫砂老壶发茶香(一)

紫砂老壶发茶香(一)

时间:2007-01-26 来源:紫砂之家

一、古今茶人悦老壶

“荐酒月坡林果熟,发茶金石井泉香”是宋代吕公一联诗句,詠佳泉、名茶相得益彰。其实,发茶,茶壶更是关键工具,明代万历至崇祯间,第一部宜兴紫砂专著《阳羡茗壶系》,作者周高起就非常明确的说:“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新壶需经“养”熟,旧壶老而弥珍。八方茶人,异口同声:“久且色泽生光明”;“寒沙出冶百年余”;“老物传来近百年”;“况有名陶旧绝伦”;“百载流传有丽瓜”和“古色吉祥涵紫气”等,历数百年,吟咏不绝。

宜兴韩其楼先生在《紫砂壶全书》中说:“紫砂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沏出来的茶汁越发醇郁芳馨。”

福建的林冶先生在《中国茶艺》中述及: “要领略乌龙茶的真香和妙韵”最好选用宜兴紫砂壶,“壶以年代久远的老壶为佳。”

《鉴壶》作者,浙江寇丹先生:“新壶和老壶比较,新壶来得燥、亮、粗;老壶显得润、柔、细。……经过‘养’,壶相变得湿润如古玉,光泽柔和敦厚,象成熟了一样。”

把新壶“养”“成熟”不外两条:一、“开光”,文武火交替,冷热差大些,尽量开发壶的色光灵气;二、热冷湿干交替,尽量开发壶的呼吸活性。

潮汕工夫茶讲究选择茶壶。上世纪六十年代, 伍羽先生、张华云先生都明确提出选择宜兴紫砂壶的标准:小、浅、齐、老。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香不涣散,味不耽阁;流、口和鋬上点“三山齐”(水平);“冲罐要老,制作年代久远的名家所造的最好”。“老”是四项基本标准之一。确实,相比摘取芽和嫩叶的绿茶,面对选用有一定老度的高香大叶半发酵茶,更需要发茶功力浑厚的“老壶”。

老壶、泡茶功夫和好茶,很像名指挥,名乐团和名曲的关系。辉煌的名曲,再现的水平,一流指挥和三流指挥的演绎,会有天壤之别;而天才顶级的指挥可能出现创造性的效果。秦浩先生在《茶艺》一书中有段茶人肺腑之言:“空有好壶没有好茶,只能摩挲,徒增手泽;空有好茶,没有适泡之壶,不仅暴殄天物,更令人徒呼奈何。”
过去,我们在安溪茶区和茶农技师一起,在茶叶店里和老板师傅一起,试着用瓷盖碗、新壶和几十年以上茶龄的朱泥壶:同人同水同温,冲泡同一种茶叶,结果,出来的三种茶汤是不同的。不论闻香、品味和回甜,总是老壶稳拔头筹。与上述各方茶人的见解是一致的。

二、灵气活性发茶功

1982年严东生先生和张福康先生发表的《中国古代陶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一文中:“紫砂的显微结构,它属于富铁粘土——石英——云母型结构。胚体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气孔,一种是包围在团聚体四周的链状气孔,另一类为团聚体内部的微孔。这种特殊的气孔结构与紫砂所具有的热稳定性有关。”由于这种结构,在茶艺进行过程中,它又有两种很特别的表现:周而复始的色泽变幻和膨胀收缩呼吸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初期,台湾茶人在宝岛掀起一轮紫砂壶热潮。特别是工夫茶中的朱泥壶,同时“鸿(红,谐音)运当头”这吉祥语也流传到了大陆。

人们观察到,好的朱泥壶在开水淋烫后,色和光都发生变化,色彩更好,光泽更润,赏心悦目。还没有经验的人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把壶盖取下暂时放在一边;把空壶灌满开水,半分钟后,把还是冷的壶盖靠近加了开水的壶,对照,会看到壶比盖红了好多。这时,再把壶盖盖上,开水浇淋壶盖,过一阵子,盖也和壶一样变得更加红艳有神了。其他色调的紫砂加热提温后也同样有色和光的变化。

紫砂茶壶这种日积月累色和光的变化,会产生像“女大十八变”出人意料的表现,以致曾经认识的茶友一年半载以后,视为陌生的“初次见面”。所有谈到紫砂气孔特点的文章,几乎都认定为“透气不透水”。当四年前我看到南京霍华著《陶瓷述古》一书,看到紫砂“透气也透水”的实验结果时,我真佩服这个实验指导思想的产生。

特将书中论述录下:紫砂器“其中以宜兴紫砂历史最长,产品最名贵。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宜兴紫砂的原料呈砂性,而其他地方的原料多呈泥性。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虽然硬度高,但不会瓷化,所以敲击起来,声音沙哑,而其他地方的紫砂敲起来像瓷器;第二、从胎子的微观方面观察,它有双层孔隙,即内部呈团形颗粒,外面是鳞形块状颗粒,两层颗粒可形成不同的气孔。同时,因为泥很细,所以颗粒十分均匀。如果把宜兴紫砂放到沸水中泡一下,拿出来,放入茶叶,再将茶壶放入沸水中,将壶底支空,然后,再将沸水浇到壶身上(注意不让水从壶盖、壶嘴中漏下去),这时壶内就会有水。这是因为双层孔隙受热发胀,水从孔隙中渗进了壶内。”捧读以后,接连两天,我试验了60多个紫砂或朱泥壶,绝大部分紫砂壶,都能透水,只有个别瓷化,玻璃相太多的壶,没能透水,这部分不透水的壶,透气的功能肯定也差很多,呼吸功能先天不足,也就失去“养”的意义。在这些实验中,我们领会到:紫砂壶的“不透水”是因为连通内外的孔隙冷热温较大,一半打开一半关闭,就透不过去了;“透水”是因为内外同步加热受热发胀,都打开,就透水了。这个道理,对领悟工夫茶重视保持壶温,每冲次淋罐追加壶温等茶艺,对领悟紫砂壶的发茶原理,非常重要。

工夫茶茶艺中的第一冲次的“刮沫淋罐”,现在作为“温润泡”,要尽快沥出茶汤。第二冲以后的每一冲次,“淋罐”还是必须的,而且要充分:对茶叶加满沸水,上好壶盖,一定要从壶“的”开始,第一柱水直对“的”气孔①,再绕“的”;绕盖;绕壶肩充分地“淋罐”,加温。这时,每个已经“整容缄口”的好壶, “的”气孔一时被水珠封闭;口沿和盖的配合面被水膜封闭②;壶内蒸气形成向外的
“热张力”,流口水柱升高到流口沿,一个小水珠溢于流口③,同时,因壶内、外同步加温,壶内相对密闭,热气流由中间向四周穿透,疏松组织的茶叶中的精华流向四周的水和壶壁,由内向外膨胀;若干秒钟后,随着壶外壁沸水下流,被吸附后壶外壁开始收干,同时由外向内开始降温,收缩;壶壁气孔中少量精华也返流回壶内茶汤中,壶收缩收干,流口水柱下降:是茶熟了,该出茶了。    

张华云先生《潮汕工夫茶歌》一句:“罐干云茶熟”确实是五字真言。

紫砂壶每冲次加沸水、淋罐、膨胀,打开气孔,是吸气;淋罐水溜走,外部冷空气接触,收缩气孔,是呼气。这一吸一呼,“汤力茗香,团结氤氲”,完成了每冲茶叶精华的提取。这是好紫砂壶独步天下的绝技,是其他材质茶壶无法具备的活性和灵气。常用久用的“老壶”就像内功精湛的武林大师,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功力,与刚扎马步练吐纳的新壶,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