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技巧 >> 紫砂陶刻无声的语言艺术

紫砂陶刻无声的语言艺术

时间:2014-04-28 来源:紫砂之家

  何谓紫砂陶刻的语言?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赏识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

  紫砂坭制成坯,易於刻划。艺人用竹刀尝试过,然坯之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掌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 口之尖刀刻划。刻石章用平口钝刀,且印章体积小,印面平整,一般以石就刀,石转刀不转;而紫砂坯体,有平面,而更多的石弧面且体大易损,一般只能以刀就 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最基本的刀法。紫砂陶刻表现的内容很丰硕,主要以传统中国字画为题材,倾向於简约,清逸的,具文人意味的内容,这是中国 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乐于并习惯赏识的。捻管转刀法最相宜在紫砂上表现字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能体现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因 此,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而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

  紫砂陶刻语言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代艺人试探、探究而形成的,是紫砂陶刻最佳的表达方式,也是紫砂陶刻审美和价值的体现。 当然不排斥对石刻、木刻等语言的鉴戒和融合,石必需规画紫砂陶刻语言单纯度,为为我所用,这才是紫砂陶刻之大道国和生命力所在。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参与 的艺术。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称高度的技艺涵养、字画水平,又要认识紫砂坭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把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炼、体 悟是很难深入和掌握其内涵的。可以说有些字画家、篆刻家和兴趣者偶然涉足,其虽有相称字画造诣,而在紫砂上的创作,往往不如意,只能却步,原因就是缺乏了 解紫砂陶刻的语言。

 

  〖刻味〗作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郁的陶刻气息。好比演戏,和身段和要在舞台上通过灯光,道具神韵,唱腔和身段等,共同交融才 能产生足够的戏味。所谓刻味,是在坯体上通过字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的陶刻效果,刻味不够就象演员脸上无表情,无神采,唱腔舞韵味,甚至 不着调。刻味应简约而不简朴,精微而不琐碎,粗放而不粗俗。

  〖刀功〗赏识一件陶刻作品,人们往往夸大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重、舒畅、利落,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一刀下去要有内涵、深 浅、除疾、节奏恰到其位,要意到刀到。有人称之曰:“以刀代笔”,这不是简朴的“以刀代笔”,刀替换不了笔,但可以表达笔意。夸大刀功,实在就是紫砂陶刻 语言和刻味的体现。赏识一件陶刻作品太过着重刀法,也是只求表面性的鉴赏。应当通过刀的表现,体味好作品浑朴有深度的韵味,由刀看字画,思哲理,悟人道, 能赏识体味到一件作品的真性,产生一种共识,令你感到一种美的感性知足。这种刀的表现而间接形成的美感共识,是深层次的鉴赏,你能透过热闹看门道了。

纳福一粒珠

卢宁刚 原矿底槽清《纳福一粒珠

  〖字画家与陶刻〗字画家在紫砂坯上创作字画,而后由专业陶刻艺人操刀完成的作品并不可取。器、画、刻三分各占其一。记得二十多年 前,我的一个陶刻朋友刻了一个名画家唐云先生画的壶,然后同时在统一器型的壶上摹刻了几个,烧清后,莫辨作甚唐云原作,连唐云先生也糊涂了。另外,不同的 刻手刻统一字画家的字画,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字画主要表现在纸上字画必需切身刻,哪怕他刻得不怎么样,才有一定价值,别人也模仿不了。字画家主要表现 在纸上,当然能画能书又能刻则难可贵了。但是高水平的字画家凭借自已的艺术涵养,在壶上的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不落窠臼,可为专业陶刻艺人借 鉴和启迪。

 

  〖曼生壶〗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清乾嘉间浙江钱塘人,是闻名字画、金石头家、篆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

  “曼生壶”是陈鸿寿宰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江听香、郭频 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指导撰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 构思的组成部门,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你会学得不完整。他的介入,进步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尽管传 世曼生壶是否曼生切身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人们喜爱。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良多壶艺家和陶刻家。因此陈曼生于紫砂功不可没。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此话应作两面观。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 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奖品上对书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玩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镇“珠山八友”和任淦庭各自作品的价值。因此壶 价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壶的本身,好壶无字自是好价。有时好壶刻了书画,反而对壶是一种破坏。什么壶要刻书画,谁刻,怎么刻,壶艺家的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应多 一些讲究。

  另外字因刻,因烧,其本来面目已失些许,也不同于纸上的字,所传之字也只是“误传”而已,其刻才是“正传”。

 

  只有做到壶、铭文、书画、镌刻结合俱佳,融为一本,方能“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