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2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紫砂壶很多人耳熟能详,紫砂酒具却很少有人知道。
紫砂酒具在明清两代十分多见,更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虽然文人崇尚“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士风度,但许多文人在乐茶的同时也乐酒好饮。在江南一带的乡村,饮酒之风相当普遍,那种以五香干、茴香豆搭酒的小酒家随处可见,客来客往十分热闹。而平民百姓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在家中就着花生米咸鸭蛋下酒的也大有人在。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盛产紫砂,用紫砂制作酒具也是理所当然。紫砂酒具形式多样,有酒注、酒壶、酒杯、暖酒壶等许多品种。
明代紫砂绿釉酒注。
这款紫砂器名曰酒注,撇口、束颈、直身筒,壶嘴细长,弯曲有致,流口与壶颈间有一道弧形优美的连接,使整件器型显得十分高雅。从壶底未施釉料的部分可以看出,酒具的胎体是以宜兴团泥制成,上部浸染绿釉,经火烧产生窑变,撇口及弧圈呈古铜色,器身在青绿底色上呈现蓝白花纹,似朵朵兰花络绎缤纷。
在明代的紫砂酒具中还有一种形状扁圆的扁壶,名叫四系扁壶。壶身两侧各有2个圆孔用来穿绳。这种四系扁壶是仿照了瓷器扁壶的样式,而瓷器扁壶又是模仿北方少数民族的日常用品。少数民族以皮革制壶盛装酒水,称为皮囊壶,行军打仗、游牧迁徙时随身携带,渴时拔出软塞畅饮一番,喝完就背在身上,腾出双手可以自由行事。从紫砂四系扁壶的出现可以看出紫砂器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瓷器制作的风格。
清早期点彩暖酒壶,通高11.3厘米。暖酒壶由内外双筒组成,外部壶身四方形,容量较大,可以盛放热水,里面的圆身筒用来装酒,放入注满热水的外筒中就可以使酒保持温热。这样的器型在清代至民国十分多见,有圆有方,装饰有点彩、满彩、陶刻等多种手法。这件紫砂器的精彩之处在于内外双筒上都饰以彩绘,外筒的图案是狮子滚绣球,狮子的形态生动活泼,四周围绕着祥云朵朵。内筒上绘一蝙蝠,寓意有福。这种做工繁琐、工艺精良的酒具一般来说都是大户人家的用品。
上图也是一款暖酒壶,外形浑似大鼓,上下边沿还装饰着鼓钉,惟妙惟肖。这件紫砂器是民国时期的作品。作者程寿珍是清末民初陶艺大家,其作品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大奖。这套鼓形暖酒壶做工精致,壶身铭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此酒具斟酒畅饮,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此套酒具包括一壶四杯。壶高12.8厘米,柱形钮,大耳把,弯曲流,底部圈足中央有“清德堂”篆体方章。清德堂是清代有名的堂号,许多种类的紫砂器上都有这样的印记。有文献记载“清德堂”款名是明末清初文人宋荦所书,这个堂号也是文人参与紫砂的实证。这套酒具中,壶的盖圈和颈圈制作精细,手工一流。壶身用彩釉绘制一幅“葡萄图”,藤蔓缠绕,叶茂果硕,壶盖和壶的圈足上也装饰花纹,上下呼应,在朱砂紫泥的衬托下显得十分亮丽。葡萄有多子的吉祥寓意,因此成为古人绘图的对象。另有四杯,高2.7厘米,杯内和圈足底都敷以绿釉,杯身以白釉书写“石泉竹炉”字样,十分清雅可爱。
清代紫砂酒壶。
这件酒具的构思设计和制作非常的精巧,壶盖凸起,高颈,圈足,圆形六棱花瓣壶腹,壶钮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壶把与壶嘴线条流畅,壶嘴上部连接壶颈的一根加强筋和壶的耳把起到了吻合对称的效果,整个壶形凹凸有致,亭亭玉立,形态动人。壶盖、壶颈的两道边圈和壶身底足的两道圈都制作得匀称相当,把握了整体的气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紫砂珍品,从中可以看出宜兴紫砂艺人的高度智慧和高超技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