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0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俗话说:“茶具友,壶生缘!”没想到我无意间与紫砂壶的一次邂逅,竟让我从此恋上了紫砂。常常开着摩托车,往返两百多里,从浙江德清前往陶都朝圣!紫砂壶一它的朴素,温和的特 质,独有的成型技法, 让我深深的被它所吸引着!
人与人相识。需要缘份。人与紫砂壶相识,同样也需要缘份!三年前,在县城的景德镇瓷器展上,我看到一把紫砂壶,觉得上面的字刻得不错,就花了十五块钱买了回来。当时我对紫砂壶一点都不了解,在使用的把玩之余,觉得她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她的颜色能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上面还可以配以多种装饰方法,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于是我就去买了两本紫砂方面的书籍。看完后,我就有了更进一步去了解紫砂的愿望了。刚好我妻子也喜欢紫砂壶,我们就在2004年底,踏上了宜兴这块神奇的土地。从此,紫砂壶那迷人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以种水果和竹笋为业,一年的收入并不多,有时还会受天灾的影响而欠收。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紫砂壶的钟爱。在2005年的9月份,我得知在无锡美术馆有个紫砂艺术大厦。我一大早就搭车到无锡。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让我赞叹不已,让我知道了紫砂壶为何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了。我在展馆中还意外地遇见了蒋蓉大师,大师的平易近人让我觉得非常的亲切!我还幸运地和大师合了影!那天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以至于一整天只吃了一包“闲趣”,也没觉出饿来。倒是傍晚去丁山拜方何建新老师时,喝了茶后肚子一直“咕咕咕”不停地在抗议。我又不好意思说,只好熬到晚上了。
因为紫砂壶,我结识了许多人。大部份的艺人都待人热情真诚,具有极高的艺德。他们在我要买壶时,尽量压低了价格,还时时提醒我们,要多看少买。象上面提到的何建新老师,不但在壶上题诗作画独具风格,刻划的人物、花鸟、书法皆得心应手,还独具一种恬静、孤绝、空灵的感觉。他的为人正直,笔人坦诚。还有像陶泉居的朱丹老师,漱荷轩的钱一清,在我购壶过程中,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2006年初,我们在陶泉居买了一把“逸竹壶”,事隔三个多月后,我们发现壶咀内有轻微的裂缝。我们就去问朱丹,“这会不全影响使用”?朱丹看了之后,马上说“这壶我们要收回来的!”态度十分坚定。接着飞快地跑去换了一把给我们。我和妻子觉得很不好意思。想加一点钱补尝一下,可他们坚决不要。钱一汪老师同样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绝不让有一点点瑕疵的壶卖给壶友。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他的作品后,就去拜访他,我们看国了一把青灰泥的古韵壶,想要买,而钱老师坚决不卖,原因是在壶盖上有个小小的汽泡。钱老师在我们临走前,却把他送给了我们。他们不愿把一丝遗憾带给壶友们!还有季益顺大师的弟子刘剑飞,不但壶做的好,为人也像自己的大哥一样亲切。有“紫砂怪杰”之称的邹跃君,更是让我敬重不已。我从未买过他的一件作品,而我每次到宜兴,他总是百忙中抽出时间热忱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外像乐人斋的周志君,华人斋的华健夫妇,个个都是胸襟坦荡,平易近人!这也是促使我要去结识更多的紫砂界人士,以壶会友,彼此坦诚相待,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惬意!同时也让我自己的情操得以提高,待人处世更加坦诚,尽管对自己苛刻,但对朋友却是绝不小气。
我认为紫砂界的艺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紫砂为职业,他们往往不停的复制自己的作品。另一种是以紫砂为兴趣,他们能以学问为基础,每一件作品都在为自己做,力求完美,不断创作!紫砂界的许多艺人并不怎么看重金钱,我常常是很喜欢某人的壶,而我却买不起,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不理睬我们。
三年多来,我们省吃俭用,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收藏紫砂壶,虽说过得很清苦,但内心却是非常充实的。我常自嘲为壶“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时逢盛世,紫砂艺苑百花齐放,精品迭出。自己喜欢的壶太多了。如季益顺的“金玉满堂”,夏俊伟的“天升谭茗”,王福君的“清泉”,范伟群的“硕果”,余仲华的“幕色黛山”,邹跃君、朱斌、华健等等人的壶,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有些壶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一年也不一定买得起一把,所以自己只有量力而行,坚不懈,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今年,我们的女儿出生了。我们希望她能结缘紫砂。陶泉居的朱丹和握瑜工坊的邹跃君热心地为她取名“砂砂”,“紫缘”。我们把这俩个名字一个用作小名胜古迹,一个用作大名。
紫砂壶无形中已成为我们家中的一员,我们每项当空闲下来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泡泡茶,养养壶,品茶之余,欣赏着,相互交流着,一把壶一个故事,真是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