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0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前进窑是宜兴窑场历史上最大的一条龙窑,它长90米,鳞眼洞76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窑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宜兴窑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目前除坐落在丁蜀镇郊前墅的明代“前东窑”即前墅古龙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仍有窑火外,还有涧众的唐代龙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见到保存较完整的龙窑就属前进窑了。但对前进窑的历史,有说是清末的,也有说是民国年间的,这与史实颇有出入。
前进窑坐落在丁蜀镇白宕里宜兴均陶厂厂区内北面的茅庵山南坡,它建造于1958年,当时宜兴均陶厂还是“宜兴化工二厂”。这座茅庵山原本是片乱坟岗,我们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这片地方都是坟墩,“阴”得很,夏夜还有“鬼火”(即磷火)出没,平时无人前去。1958年我进宜兴化工三厂(即后来的大新陶厂)学徒烧龙窑,对当年前进窑的砌筑比较清楚。
1958年,党和国家提出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发展社会主义。那时窑场很兴旺,日用陶大缸厂还承接化工、造纸行业需要的耐酸化工陶大缸之类,大的品种达到1500~2000公升容量,白宕里原有的龙窑最大的如大水路窑、永兴窑已经有80米长,但窑内空间仍适应不了特定化工陶大缸的装烧,最后定在均陶厂(当时名化工二厂)后面的茅庵山上打造一条宜兴最大的龙窑,因茅庵山仅20多米高,坡长而平缓,与地平线构成15°左右夹角,正符合龙窑的坡度要求。大约在当年夏天动工,那年9月份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我在窑上上班,有位50余岁的李怀芝老师傅正经地对我们徒弟说:化工二厂在造一条全镇最大的龙窑,我烧龙窑快一辈子了,通窑头“盘窑”难得见到过,你们最好去看看。师傅说了,我与另两位徒弟兴匆匆地冒雨一起到了茅庵山,当时只见由山脚向上,龙窑窑背已“盘”过“中户口”,将近一半的工程量了。该窑气势特大,“窑梯”上搭着脚手架,上有踏板,两位经验丰富的“盘窑”大师傅一左一右,正忙着用窑砖一块块地贴弧形窑背的剖面,贴一层,再覆上一层砂浆,随着窑背向上延伸,脚手架也慢慢地向上移位,窑背两侧有专门为“盘窑”师傅递砖的杂工多名,这是我亲眼目睹前进窑砌筑的场景。记得在10年前,《宜兴日报》开辟“陶都风情”专栏,我曾采访过当年参与前进窑“盘窑”的老师傅鲍玉义,他年近80岁,卧病在床,亲口告诉我“窑砖”的尺寸,有那些同事参与“盘窑”等,我写成了“盘窑名师鲍玉义”一文发表于该专栏。
龙窑的窑名也很有讲究,民国以前,白宕里龙窑的名称以窑户姓氏命名的如“陈家窑”、“邵家窑”、“方家窑”;有以地域方位环境命名的如“河头窑”、“大水路窑”、“白东窑”、“白西窑”、“大东窑”;有以兆吉生财之意命名的如“复兴窑”、“兴隆窑”、“永兴窑”;还有如距离黄龙山、青龙山最近的取名为“乌龙窑“。除白宕里外,蠡墅、蜀山、汤渡的龙窑也无不如此命名。唯独“前进窑”,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用“前进“命名,完全迎合当年的政治气氛,也可说是时代的烙印。
无论如何,前进窑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窑场风云,成为陶都硕果仅存的最大龙窑,它的历史文物价值依然是厚重深沉和无法替代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