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03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天鸡壶”是清代紫砂名艺人陈鸣远的一件传世力作。此壶通体吴紫棠色,紫中泛红,色泽凝重,光滑润泽。圆形盖、平顶,中心饰阴阳鱼,周围饰五朵凸起的祥云,盖周围饰云雷纹。壶身直口长颈。鼓肩,肩一侧与口之间设鸡首形流,对侧饰兽首衔环,颈上端饰莲瓣纹,肩部饰一圈绳纹。鸣远不愧为一代紫砂名匠,他善仿古器物制壶而又有所创新。原来天鸡壶本是古代饮器,又称鸡首壶,多系青瓷器,也有陶制的,因壶嘴为鸡首状故名。陈鸣远用紫砂泥仿制时不仅在造型上作了改进,更发挥其雕镂之长,采用多种纹饰,工艺精细,色泽凝重、光滑润泽使其成为紫砂史上一件难得的精品。
古代天鸡壶逼真巧妙,形状和大小随着朝代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弄懂形状和大小,掌握纹饰,明确造型规律及艺术风格对断定天鸡壶年代具有重要意义。天鸡壶在其各个年代虽然特征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在大小、纹饰、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其规律可循。三国的天鸡壶多为高颈侈口,矮小扁腹,鸡首无颈,尾短扁,嘴有张口也有闭口,肩上有多对耳,纹饰有弦纹、叶脉纹、素面等。西晋时,多为小件,嘴形较尖,鸡首无颈,紧贴肩部,鸡首状的流不通腹内,故不能嘴上作流。与鸡首相对应的地方往往贴有一个小尾点缀。肩部其他两面有弧形双系。东晋时,器形较大,颈部较长。鸡冠竖挺,鸡首有颈,双目圆鼓,鸡口圆张。鸡尾演变成弧形柄,上端与盘口相连,下端与肩部相接,柄上端高于盘口,肩部有一对系。
此壶壶腹还刻有铭文:“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庚子山句,廉让书, 村仿古,壬午重九前二日。”铭文表明此壶作于清康熙41年(1702年)农历九月初七,是陈鸣远(字 村)仿古酒器而制作的,而撰刻铭文的则是廉让。廉让,即曹廉让(约1662-1735年),浙江海宁人号廉斋,字希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举人,著有《廉让堂诗集》、《廉让唱和集》等。据《阳羡砂壶图考》:“廉让,号廉斋,康熙间海宁人,陈鸣远尝主其家”,又称陈鸣远“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叔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这里所提到的海宁曹氏,即曹廉让,可见他与陈鸣远的交情并非一般。且常为砂壶撰刻铭文,如另有束腰方壶一具“紫砂制,底刻铭曰:‘水来扬子,叶采蒙山,合而为一于其间’,”款署“廉斋”,“书法深入晋唐风格”。
壶身上铭文“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注明是“庾子山句”。庾子山,即北周诗人庾信(513-581),南阳新野人(今河南),南朝梁文学家庾肩吾之子。初仕梁,历任两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司三周,善诗赋骈义初在梁时,作品绮丽轻艳与徐陵皆为宫廷文学代表,时称“徐庾体”,暮年所作,有明显变化,伤感遭遇,反映社会动乱,风格变为萧瑟苍凉,为杜甫所推崇,但有过于雕琢和用典之病,后人辑有《庾子山集》。上述引用两句的原诗为: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诗写的是过新年饮春酒的习俗。正旦即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过年时,人们要饮春酒,一方面是欢度佳节庆新年,还有驱除恶秽(辟恶),以求延年益寿(长命)的意思,因此所饮的酒是浸泡了中草药——柏叶和椒花的“椒柏酒”。不但如此,在饮酒时还要致新年祝辞称为“柏叶铭”、“椒花颂”。这里的“铭”、“颂”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曹廉让为陈鸣远制的天鸡壶,选用“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二句,非常贴切。这是因为紫砂天鸡壶是酒器,切酒;如果联想到壶形“天鸡”能报晓催春,预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则更与诗句中过春节、饮春酒相合,所以也切形。廉让不愧为爱壶的雅流名士,不但常邀陈鸣远定制砂壶,且在砂壶上书刻铭文,并且懂得铭文的撰写或选用要切壶切形,实开创了文人与艺人合作制壶的先河。而紫砂名匠陈鸣远也由于和曹廉让这样的文人雅士过从甚密长期合作,自己的文学、书法修养也大有提高,成为有文化品位的紫砂艺人。当时有文人评价“鸣远吐属亦不俗,岂隐于壶者欤?”意思是说看陈鸣远的谈吐举止莫非是隐于壶界的文人?
值得一提的是,《阳羡名陶录》的作者吴骞对天鸡壶也极为赏识,称其“制作精雅,真堪与三代古器并列”,并曾作《陈鸣远天鸡酒壶赞》:
“娲兮烁色,春也审 。宛尔和风,弄是天鸡,月明花开,左挈右提。浮生杯酒,函谷丸泥。”后又把末二句改为“ 须红友,其乐如泥。”大意是说:用当年女娲炼成的“五色土”——紫砂泥,与供春一样技艺高超的陈鸣远,就象和风轻拂一般,便做成了天鸡壶。待到月明花开的良辰美景时,提着这酒壶,与三五知己,饮着“红友”酒,一醉方休,真是烂醉如泥,快乐至极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