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08 来源:紫砂之家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 既然是饮茶的国度,当然离不开器皿。目前有据可考的我国最早的一把紫砂提梁大壶是1984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油坊桥出土的。从墓志上可知墓主葬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那么这把壶的下限不会晚于嘉靖十二年。
绞泥技术始烧于唐代,产地主要在山西、河南和陕西一带,它是用白、褐两色(或多色)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按照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由于方式的不尽相同,造就了各种变幻的美丽花纹,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愈加丰富,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到元代绞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有部分窑场还在继续生产,但质量已经不如从前,在明代,瓷器绞泥几乎绝迹、失传。
然而,无独有偶,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居然落户移植到嘉靖时期宜兴的紫砂器皿上,且技艺已经相当娴熟。由此可以推断,在嘉靖以前,宜兴窑场已经出现生产相当水准的紫砂器皿是不容置疑的。
这是一件扬州出土的明代嘉靖早期绞胎茶叶盖罐,全品相,高13厘米,口径8厘米。器型符合明代同时期瓷器式样。器里器外均用早期紫砂绞泥,受到当今紫砂工艺大师的高度关注和推崇。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