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12 来源:紫砂之家
弘扬尊师美德 再创紫砂辉煌
——在朱可心百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宜兴紫砂一代宗师朱可心,并发行《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画册。两年前,也就是2001年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期间,朱可心老人的学生们,自愿发起,自筹经费,决定为恩师百年搞一个纪念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一一付诸实施,这件事在行业内一时成为美谈。她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活动及出版纪念画册本身,应该看作是传统紫砂行业继承与发扬的组成部分,记得市领导在一本宜兴文史资料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研究历史,编纂史料,不是要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在悠久历史的长河中挖掘那逐渐被人遗忘的宝藏,继承何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不断推陈出新,激励后人,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服务与宜兴的繁荣进步。”
宜兴紫砂有今天的骄人业绩,是历史紫砂艺人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壶人共同创造的艺术,抚今追昔,无论是壶祖供春,明代时大彬,清代初期的陈鸣远,惠孟臣,清代中期的邵大亨,清末明初期的黄玉鳞,陈寿珍,俞国君。范大生、冯桂林,还是20世纪五十年代省政府认可的老艺人任淦庭、王寅春、吴云根,朱可心,顾景舟,包括至今仍活跃在紫砂艺坛的蒋蓉、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大师们,他们是各个时期紫砂艺人的领军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代紫砂艺人,命运是坎坷的,从艺是艰辛的,然而,他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宜兴紫砂奠定了艺术体系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艺人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积极保护和挖掘了这门艺术,逐步完善艺术体系,并培养了大批紫砂技艺人才,至今都成了紫砂行业的栋梁之才。但也应该看到计划经济的束缚,使生产力难以解放,艺人们的个性也难以张扬,一段时间,紫砂工艺成为“阁中闺秀”远未发挥她的造福一方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长足发展,紫砂行业也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艺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他们不断创新,并融入文化,使宜兴紫砂登上了新的艺术殿堂,与此同时,紫砂行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解放,紫砂艺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前几天,我接待了为中国申奥功不可没的何振粱先生,听了我的介绍后,他挥笔题写;“宜兴紫砂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我想不忘前辈,不忘恩师,是紫砂从艺人员的应有品德,朱可心的徒弟们开了好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缅怀先辈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今天。我认为今天已有成就的艺人,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一是艺无止境,还应不断创新,还应领衔着宜兴紫砂艺术攀登新的高峰;二是弘扬紫砂文化,紫砂产业发展到今天,艺术门类的体系已基本形成,传统与现代,也有不少人在创新探求,寻求最佳结合点,但紫砂文化的研究不能老停在人文关系上,商业炒作上,应冷静思考,从艺术品味,文化内涵,情趣理念,欣赏价值,经济价位上方面来建立紫砂文化的体系。三是技艺传承,徒弟还要收,要桃李无数。苏步青教授说的好:“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朱可心正是培养了许多高徒,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活动,从他徒弟们如今的艺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上,师父就更受人尊重了,才会更加怀念敬佩朱可心老人;四是建立良好的紫砂艺术品市场秩序。要从自身做起,要严以律己,行业自律,不是一位埋怨别人,才能创造艺术,创造财富,回报社会,造福大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