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拍卖

  • 投资收藏 增值首选
紫砂之家 >> 紫砂拍卖 >> >> 新闻详情

大师访谈 | 情定紫砂,薪火相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

时间:2023-04-28 来源:网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副会长

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

宜兴紫砂鉴藏专业委员会会长

全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第六届评委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委

中国工艺美术(国际级)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

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艺师


鲍志强大师作为当代紫砂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其60余年深研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精于造型、制作、陶刻,作品融诗、书、画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鲍氏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报》采访了鲍志强大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位紫砂大师的情怀与担当。


中国美术报:您从事紫砂艺术60 余年,最初您与紫砂是如何结缘的?


鲍志强:我1947 年1 月11 日出生在蜀山脚下的油车桥,制陶做坯是蜀山当地家庭妇女的主要副业。我的祖母、母亲和大多数蜀山人一样,以此为基本营生。我从小耳濡目染都是些坛坛罐罐、壶壶杯杯,也经常会效仿祖母她们制作个紫砂泥坯,这也许是我得到的紫砂的最早启蒙吧。


旧时的丁蜀地盘不大,我家离南街不远,童年时,逛南街是我最爱。南街多是前店后坊,经营陶器的店铺有毛顺兴陶器行、豫来陶器行等,更多数不清的是家庭作坊,各式陶器,令人目不暇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紫砂情结渐渐注进了我的血脉,铸就了我的骨骼,这份情缘是上苍对我的眷顾和恩赐,也是我人生莫大的幸运。


中国美术报: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学紫砂的?跟随过哪些老师?

鲍志强:1959 年,我从东坡小学毕业后没有进中学,而是直接进了宜兴紫砂工艺厂做了学徒,开始了学艺生涯。

初进厂,我兴趣十分浓厚,先模仿着做了许多小件,一个月的光景,就被领导分配进了刻字组。谈尧坤老师带我们班,有20 多位学徒,谈老师从最基本的刻字教起。谈尧坤老师是陶刻高手,“空刻”更是堪称一绝。跟谈老师学陶刻不足半年,车间里便安排我转到诸葛勋老师那里继续学习陶刻。诸葛勋老师的功底比较全面,,书法绘画皆宗清代大家,线条粗犷有力,讲究运刀的流畅和干净利落,富有韵律感。跟他学习俩月,我获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另外一种风格和境界。其后按照组织安排,我跟范泽林先生学习陶刻。范老师与任淦庭等近当代七位老艺人系同时代人,是位十分严谨的师长,对学生要求甚严,除了教我们书法刻字外,还要求从学艺转向生产实践,让我们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每天必须刻80 把茶壶的硬指标。这种大量的实践锤炼了我们用刀的方式和力度,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后来我的刀功灵活自如,和这段“高强度”的完成“生产定额”很有关联。

1961 年上半年,我奉调随吴云根老师学习制壶。吴云根就是近代宜兴“紫砂七老”艺人之一,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制壶大师。1963 年初,学徒毕业之前,我还被分配跟沈蘧华老师学习制壶艺术。沈老师也是一位壶艺高手,作品在20 世纪80 年代曾获得过莱比锡国际金奖。1964 年春,随着企业的产品品种调整,我回到了刻字组,这是我专业上的一个转折。任淦庭先生担任我们的艺术指导。任淦庭是近当代紫砂七位老艺人之首,年岁居长是其一,技艺冠群是其二。我从小就闻任师的大名,他当之无愧是紫砂界的“大先生”。

感谢那个多姿多彩的年代:开放、包容、融合,打破了“父传子承”或者一个徒弟只跟一个师傅的局限,让有为之人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传授自己的技艺,也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中国美术报:20 世纪70 年代您曾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那段学习经历对您有哪些影响?


鲍志强:1975 年,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到了厂里。江苏省轻工业厅决定委托中央工艺美院办一期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进修班。我们紫砂工艺厂被分配到了六个名额,具体为徐汉棠汪寅仙何道洪三人进造型班;谭泉海、邵丽娟和我进的是装饰班。


装饰课有陈若菊、白雪石、侯德昌、周作民等老师。白雪石是我进修时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白老师爱徒如子,与我们打成一片,凡出去写生跟我们同吃同住。班主任陈若菊也是国内可数的艺术大家,她长期从事陶瓷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人宽和、求真求善求美,治学严谨,学习结业后,我一直与恩师保持着联系,直到她离世。


造型班的班主任杨永善虽然在班上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但在课余时辅导过我,给我极大的启发和帮助。我在迷惘不解时,他给我点拨开导,我在感到困难时,他给我鼓励和帮助。可以说当时学习班上传道授业能解惑的老师都是大家,我在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艺术真谛,也领悟了做人的真谛,也许后者比前者更加难能可贵,让我受用终生。


中国美术报:您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学徒到车间主任、副厂长、总工艺师,见证了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


鲍志强:与其他艺术一样,制壶和陶刻艺术都是有代际传承关系的。20 世纪70 年代,艺术传承的担子历史性地落在了我这一代人的身上。我和师兄弟们都不禁有了一种紧迫感,不能让那么美轮美奂的紫砂艺术在我们的手里式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有“舍我其谁”的胸襟和勇气。


1981年我重新回到紫砂工艺厂,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到总工艺师,一步一步走过来,亲眼目睹了紫砂艺术由盛而衰、由衰转盛的全过程,更亲身经历了紫砂艺术艰苦突围、步步攀登,终于实现盛世的繁荣。


1988年我任紫砂厂副厂长,分管技术,一直到今天,我虽然早过了退休年龄,依然担任着紫砂厂的总工艺师。我任职期间始终抓住开发新产品不放。紫砂新品层出不穷,理念技艺不断突破。在任期内有几百个具有中级职称的紫砂人得到了培训,如今他们雏鹰展翅、大展鸿图,各自在紫砂业发挥着骨干作用,我深感欣慰。


中国美术报:您的作品注重文人气息,在业界称为“新文人壶”代表,先后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艺术成就?


鲍志强:紫砂陶艺博大精深,有人专攻造壶、有人专攻陶刻,这是大多数行业中人的选择,但也有人偏重一端,也有两技并修,奋发追求造型和陶刻双峰并峙的境界。加强国学和中国文化艺术的修炼,饱读史诗、博览经典、能书善画,做一个学者型、文艺范、有独门绝艺的紫砂工艺大师,我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就在于斯。


我忝列大师之位,也常常有自感愧疚、自感不足的地方,我的学生赞誉我是“新文人壶”的代表,我惶恐万分,要说国学底子,我很浅薄,要说书画艺术,我大概也只是刚合格,至多说,我在陶刻艺术方面还是下过功夫的。


在采访最后,鲍志强大师提到:

回顾我70 载的人生道路和将近一个甲子的从艺之路,我感到我的人生就是紫砂浇铸,我的艺术就是紫砂赋予,紫砂浸润到我的血液我的细胞,刀笔天地、壶里乾坤,我将锲而不舍,以加倍的努力回报生我养我的这一方土地,回报知我疼我的父老乡亲,用“五色土”塑造灿烂的“中国梦”。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字乐人,室号“醉陶斋”。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对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设计和制作,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曾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并多次出版专著和举办个人展览。

TAG关键词: 编辑:如风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