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第四届养壶大赛中,德国壶友本家明领养了一把工艺师华青制作的觚凌壶,成为养壶大赛的首位外籍参赛者。上周,华青来到郑州与壶友交流,本家明闻讯赶到紫砂村亲晤工艺师,两人热情交流,一见如故。
求教:追根溯源问紫砂
华青早就在《大河收藏》看到了对本家明的报道:“文章里写他普通话说得比村长还好,对中国文化了解很深,我就特别好奇,一直想有机会见见他,这次终于见到了!”
本家明也是久仰华青大名:“我非常喜欢这把觚凌壶,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见到感觉非常亲切。”
两人相见,话题自然离不开养壶。本家明说自己用台湾乌龙茶来养这把觚凌,得到了华青的肯定:“乌龙茶含的油脂较多,很适合养壶,上包浆快,养出来会很润。”
至于养壶方法,本家明请教了紫砂村村长蒋卫东、田瑞杰老师等人。“以前我从各种渠道学习养壶方法,有不少误区,原来以为养壶就是要把茶水留在壶里,不能清理,直到养出茶山。”本家明说,“听了村长和各位壶友的指点,我才知道这是‘污衣派’,而现在养壶提倡‘净衣派’,更加健康。”
本家明在几位壶友的帮助下完成了最难的开壶环节,“剩下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每天泡茶、擦壶、淋壶、清理、晾干……把这些常规的事情做好就没问题。正式养壶一个月了,我现在感觉越来越顺手。”本家明胸有成竹地说。
聊完养壶经,本家明的问题还有一大堆—觚凌壶型的历史,所用泥料的特色,紫砂泥的制作工艺……本家明对于紫砂的泥料非常感兴趣,“我还以为紫砂就是一种泥,没想到它的最初形态是一块块矿石”。华青表示,下次来郑州会带上各种泥料的原矿给大家学习。
印象:不一样的洋壶友
宜兴是紫砂圣地,经常有一些外国友人前去参观,华青也和他们有过很多接触,不过,“绝大多数外国人只是把紫砂壶当成单纯的礼品、特产,真正了解和真心喜爱紫砂文化的很少。与本家明交流,感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很深,对紫砂也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好学”。
几个月后,本家明将回到德国打理他的“中国文化空间”,“到时候希望邀请华青老师和其他制壶师过去表演制壶、讲解紫砂知识、传播紫砂文化”。华青欣然应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德国人对紫砂还很陌生,可以先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做紫砂杯,刻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成就感会大大增强他们对紫砂的兴趣,拉近心理距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紫砂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华青也邀请本家明去宜兴看看,“去博物馆看紫砂的发展脉络,去工作室看制壶的过程……会对紫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