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国宝级文物《七君子图》亮相苏州

时间:2009-12-2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2009年12月22日,姑苏市博物馆迎来了很多“探宝”的市民。原来这里正在举办“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出的200多件文物都是姑苏博物馆精挑细选出来的,极为贵重;其中,最惹人瞩目的一件要数刚被确定为姑苏博物馆永久珍藏的国宝级文物《七正人图》。

  元六名家“共画”一卷竹

  姑苏博物馆负一楼的特展厅内,长达十米的《七正人图》其实抢眼。据悉,博物馆特别为其制作了十米展柜。

  《七正人图》的最右边是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闻名金石家张廷济书写的“六正人图”、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再往左,依次是元代字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人的七幅墨竹图,其中,柯九思的作品有两件。

  姑苏博物馆保管部王慧翔先容,此六人皆为元代名家,该卷囊括了六人统一主题的画作其实难得。竹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其“清且真”的品格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向往的正人品德。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

  王慧翔说,自南宋以后,我国画墨竹的画家日渐增多,如赵孟頫、柯九思、顾定之、吴镇等都是其中的巨匠级人物。这张《七正人图》中,就收有柯、顾、吴三位巨匠的同题作品。而我国字画类作品多会萃在明清时代,元代的画作非常少见,因此《七正人图》能够保留至今相称贵重。

  从“六正人”到“七正人”

  《七正人图》是姑苏顾氏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给姑苏博物馆的。在来到姑苏博物馆之前,《七正人图》一直尘封在过云楼。顾氏过云楼为近代著名遐迩的字画、古籍珍藏之所,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其修建者顾文彬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

  顾文彬晚年,遴选所藏字画精品250件,著《过云楼字画记》。王慧翔先容,在《过云楼字画记》中,顾文彬以《元贤竹林七友卷》名记载了《七正人图》。书中先容,《七正人图》最早名为《竹林七友》,为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五位画竹名家的七幅墨竹图,其中柯九思和顾定之各两幅。乾隆时《七正人图》为乔崇修所藏,失去了顾定之的一幅,因此乔崇修写下了“六逸图”三字引首。“道光间张叔未为蒋生沐书,引首亦以《六正人图》称之。”再到后来,《七正人图》到了张见阳的手中,张见阳见画卷已非完璧,恰好又新得吴镇的一幅墨竹图,与其他六幅图尺寸相近,便配入这幅画卷,仍命名为《竹林七友》。

  解封一次少60年“寿命”

  顾文彬逝世后,过云楼全部珍藏由其孙顾麟士继续。顾麟士逝世后,过云楼的藏品分为四子继续,其中《七正人图》为顾公柔所得。顾公柔去世后,此画作又由其子顾笃琨继续。

  “尘封”了600年,《七正人图》此次为首次公然亮相。昨天下战书,过云楼后人顾笃璜也来到了姑苏博物馆。他对记者坦言,已是82岁高龄的他,除在家里见过一次,至今才第二次见到这幅画。

  “在中国的藏画界,自古有这样的说法,‘宝物’拿出来看一次,就要减少60年寿命。《七正人图》在过云楼从不等闲示人。”能够再次见到《七正人图》,顾老既激动,又显得有些不舍。

  估价逾亿?国宝无价!

  早在1960年姑苏博物馆建馆初期,顾笃琨的母亲张惠娟就多次提出愿将自己保留的过云楼旧藏文物捐赠给姑苏博物馆。“文革”中“红卫兵”抄家前夕,张惠娟再次致电姑苏博物馆,要求不管如何接收这批文物。当时姑苏博物馆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暂时接收了这批文物,其中就有这幅《七正人图》。

  1992年,相关政策得到落实,姑苏博物馆考虑其中两幅字画非常贵重,特将两件文物送往北京鉴定。徐邦达、史树青等专家鉴定后一致以为两幅字画确实非常贵重,当定为一级文物。国家文物局紧急批示将文物留京,由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代为保管。王慧翔回忆说:“那个时候专家对这幅画估价300万美金。”

  2006年10月,姑苏博物馆新馆开馆,通过多方努力,顾氏后人愿有偿捐赠《七正人图》。早前盛传《七正人图》估价逾亿,对此,王慧翔笑说:“假如拿去拍卖,再高的价也是有可能的。但如今《七正人图》已经被博物馆珍藏,是国家重要文物,不可能卖出。《七正人图》已不好用价格来衡量,说它‘无价’更为贴切些!”

  漳浦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文径二十一日告诉记者,该展从十仲春十五日一直持续到明年一月十四日,时间长达一个月,已引起专家学者、泛博茶人的浓厚爱好。

  在这次杭州的展出中,最为贵重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墓葬时大彬壶、清乾隆墓葬鸣远壶及其茶叶。一九八七年七月,漳浦县盘陀镇庙浦明代古墓中出土有“时大彬制”四字款识的紫砂壶是迄今发现的具有作者刻款和明确纪年的年代最早的“明代良陶”时大彬作品;让人惊疑的是,该壶出土时,壶内还满满地保留着明代茶叶。经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鉴定:茶叶是目前为止已知确定年代最早的茶叶,茶树品种很可能是武夷变种。

  另一把鸣远壶,是一九九0年七月在漳浦县赤岭乡清代古墓中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功夫茶茶具一套,包括有白釉墨彩茶盘一个、白釉青花若琛杯四只、椭圆锡茶叶罐一个;罐内装满茶叶,内有墨书“素心”两字的纸片,应为茶叶品名。

  谈起闽南功夫茶俗与紫砂壶的“邂逅”,王文径讲道:明代,当江苏宜兴人在太湖畔捏出第一只紫砂茶壶后不久,一位青年陶人(后成为制壶泰斗)时大彬的作品就被一名官员装进了旅囊,带到闽南漳浦。刚好在这个时期,闽南人正在探索着乌龙茶的加工技艺。这两个茶文化史上的事件,邂逅在一个极为相近的历史时期里,结果是乌龙茶和紫砂壶经由简短的磨合便如胶似漆、难分难舍了。

  王文径说,这个互动的过程使紫砂壶成了闽南茶俗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并促使乌龙茶的饮用方式进一步规范化、典礼化,终极形成了功夫茶俗。

  据专家研究,功夫茶是指乌龙茶的一种冲泡技巧,流行于闽南、粤东和台湾地区,近年来逐渐向全国及世界各地传播,为饮者所喜爱并津津乐道。众多的文物资料证明,闽南特别是漳浦一带是功夫茶的发祥地。

  王文径副研究员以为,紫砂壶的传入,与乌龙茶相得益彰。很多人成为紫砂壶最忠实的使用者,一生中不弃不离,以至漳浦民间便形成了以紫砂壶以及相关茶具随葬的习俗,恰是这种独特的葬俗,为今天提供了大量的贵重文物和史料。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紫烟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