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陶然紫砂魂 - 崔龙喜

时间:2008-12-2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天下紫砂出宜兴。”紫砂艺术是宜兴人引以为荣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芸芸众生千百年来欲罢不能的追求。宜兴的紫砂之所以能独步天下并风靡至今,跟一批批工艺大师前仆后继的奉献是分不开的。古有陈鸣远勇于开拓创新,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情雅致融为一体,让紫砂步入艺术品殿堂;今有崔龙喜标新立异执着创新,让紫砂艺术海纳百川汲取各种文化精髓,他虽没有前辈的卓越功勋和显赫成就,但他具备了一个当代紫砂人的责任和精神。他不仅在做紫砂,也是在书写历史;他不仅是一名紫砂艺术家,也是一名文化传播者,更是一名时代追随者。他的作品,不仅看得到现在,也能品得到未来,而这一切,又都深深扎根于泥土芬芳的生活中。他的作品,把玩的是紫砂,品味的是生活,观赏的是文化,触摸的是历史。

  崔龙喜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博物馆民间收藏研究会会员。1957年3月出生于紫砂发源地——宜兴蜀山北厂,从小在紫砂氛围中埏埴陶艺,并受裴石民老师的启蒙教育,长于淘炼紫砂原泥、精于古陶古雕收藏、执着于创作以民俗文化为内涵的砂壶陶艺。作品全部使用原矿紫砂泥,不添加任何化工色素。现在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紫砂博物馆)从事紫砂艺术创作,自创“龙喜砂宝”紫砂品牌,为华东地区著名品牌,以“壶文化,文化壶”欢迎八方来客。

  十多年来,作品入编多种大型书刊,并在全国展评中屡屡获奖。各大电视媒体和报刊也分别报道其个人成就。2004年4月,应江南大学的邀请前往讲学。2006年12月有10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2007年7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大师系列人物专访。2008年6月担任《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紫砂陶艺卷》编辑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应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举办崔龙喜紫砂艺术作品展,作品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喜爱。

  崔龙喜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在他的身上,有着典型的紫砂人特征,开朗中不失含蓄,奔放中充满温润,热情、乐观、率真、健谈的著名紫砂工艺大家崔龙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像一团火一样,用激情感染着周围的人,一点都不像步入半百之人。他具有乡间的那份质朴和纯真,又带着浓郁的乡情和乡音,像一股暖风拂过,让人清新而畅怡。这就像他制作的紫砂壶,虽经过了火的洗礼,但乡土的品质和来自生活的创意沁人心脾。

  “这段时间可忙坏我了,我还有几个好的主意,来年你一定可以看到我的新作品。”远隔千山万水,崔龙喜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对记者说。12月上旬,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于清华大学举行的“崔龙喜紫砂艺术作品展”,他奔赴山东进行了与央视鉴宝栏目走进青岛同期举行的展览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宜兴。一路走来,崔龙喜感慨颇多:“这几个地方,这些天来,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以后要经常走出去,吸纳各地的文化艺术精髓,我们祖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紫砂泥土养育紫砂人

  1957年,崔龙喜出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北厂的小山村,从他一落地,就进入一个充满了紫砂梦的世界。在离他家几百米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丁蜀镇黄龙山,出产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也就是人们说的“富贵土”。 不远处还有著名的古龙窑,建于明朝,一直烧制至今。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崔龙喜玩耍的好去处,他在山上捕鸟捉蚂蚱,在古窑口的草丛里逮蛐蛐儿,看大人们在山上挥汗如雨地采原料,在窑口焦急万分地等待奇迹的发生,然后跟着他们享受窑变后的狂欢……这一切,就像是充足的阳光雨露,滋润着他幼小的心灵。

  在蜀山脚下,有间小屋,有个白发老爷爷常年在这里做紫砂活儿,他养了许多小动物,有猫、鸟、狗、金鱼、松鼠等,还有蜻蜓、蟋蟀、蚱蜢。老爷爷能用紫砂做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就像真的一样。小孩儿们趁他不注意,就上去摸一把,但老爷爷并不生气,有时候看他们太淘气了,就吹起胡子吓唬吓唬。崔龙喜跟老爷爷是好朋友,他经常逮了蛐蛐儿拿去跟老爷爷换月饼吃。那个年代,能吃到地瓜就不错了,吃月饼是不得了的享受。老爷爷看他喜欢那些小玩意儿,也给他讲讲。就是从老爷爷那里,他知道了黄龙山的泥土是多么好,不远处的古龙窑是多么神奇。紫砂这颗种子,就这样播在他幼小的心间。

  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跟他拿月饼换蛐蛐儿的老爷爷,就是中国紫砂史上的著名艺人裴石民。“很幸运,我在幼年的时候目睹了裴石民老师的艺术创作。”崔龙喜说,尽管当时少不更事,但是长大后自己在创作时,眼前经常浮现出老人制作紫砂的情景,而且老人那种对紫砂的痴迷和执着也刻在他的心里。至今回忆起来,崔龙喜都觉得自己很庆幸遇见了那位紫砂高人,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萌,为自己以后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一个普通的豆腐作坊业主家庭,祖父至父亲一代,均以开豆腐店为业,家境颇为殷实。在他15岁的时候,拜自己的姐夫即被誉为“狮球王”的江祖臣为师,学制紫砂壶艺。江祖臣是清末民初制壶高手,善仿古器,特别有一手浮雕装饰技艺,所制《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为传世经典之作。

  裴石民深得师傅严格传训,终成一代大师,既能做典雅脱俗的光素茗壶,又能做千姿百态之花样茶具,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风格清秀脱俗,技艺精湛严谨,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

  百转千回紫砂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崔龙喜对紫砂的感情越来越深,并自己开始动手做一些东西。正当他踌躇满志地要为紫砂付出全部精力的时候,不幸来临了。父亲因医疗事故突然离去,留下两个年幼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家中的老大,他义无反顾地和母亲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当时,他只有19岁。

  为了生活,崔龙喜暂时把自己的紫砂梦埋在了心底。1977年,他进了宜兴青瓷厂,在原料车间当了一名配料工人。尽管这活儿跟紫砂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跟原料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掌握了泥土的属性,并做到了烂熟于心,正是他的这段经历,为以后做“紫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后,他有了些时间可以在家里做紫砂壶了。他的作品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他讲究诚信,真材实料,所有作品都使用黄龙山地区出产的紫砂泥,不掺任何化学原料。客商买紫砂艺术品,就讲究原矿原料,崔龙喜的做法很让他们满意,于是一些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的客商经常向崔龙喜订货。2003年,崔龙喜成立了自己的紫砂研究所。

  在崔龙喜的紫砂艺术追求中,还有一位大师对他影响颇深,那就是著名的紫砂工艺大师蒋蓉蒋蓉是宜兴川埠洛林人,早在1995年就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她11岁就随父亲蒋鸿泉学艺,后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她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这在当年是工艺界的最高荣誉和待遇。她从事紫砂艺术70余年,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崔龙喜早在1975年就与蒋蓉相识。1996年夏,崔龙喜受马来西亚缘缘企业的邀请与委托,负责拍摄蒋蓉制作《圣桃壶》艺术片。这也是惟一一部反映紫砂艺术大师用一整月纯手工制作壶艺全过程的纪录片。在这一个月里,崔龙喜陪伴着蒋蓉,耳濡目染,蒋蓉的精湛技艺和为人,让崔龙喜受益匪浅。《圣桃壶》完成后,壶底“钦印”出自崔龙喜之手。“那一刻,我无比激动和幸福!”崔龙喜至今难忘。蒋蓉今年离世,这让崔龙喜悲伤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与蒋蓉的女儿一家交往甚密。因为,他们都是有思想和责任感的紫砂人。

  走出“曼生十八式”自创“武功”

  在紫砂艺术创作中,有一名设计高手不能不提,他就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紫砂壶艺设计家陈曼生。

  陈曼生(1768 -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原本就是才华横溢的雅士,在结识了宜兴制壶艺人杨彭年后,为其居室题字“阿曼陀室”,并画“十八壶式”与之,而杨氏用于壶底的印章也出自曼生之手。从此,他们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为后人留下大量传世之作——“曼生壶”。

  陈曼生以自身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独到的审美情趣,师法自然,取诸古器文玩的精华,精心设计了十八种壶式,造型有石桃、汲直却月横云、百衲、合欢、春胜、占春、饮虹、瓜形、葫芦天鸡合斗圆珠乳鼎镜瓦、 棋奁、方壶,称之为“曼生十八式”。今日所见到的曼生壶款式甚多,所谓“十八式”, 如武林中“十八般武艺”,意味着技艺的成熟和尽善尽美。

  刚开始,崔龙喜也是仿制先辈们制作的壶,并把仿制得惟妙惟肖当做一个目标而努力。记得裴石民当年也是因为在上海成功仿制了陈鸣远的《天鸡壶》,因神形酷似,真假难辨,而一炮走红上海滩的。出生于紫砂世家的陈鸣远(1622-1735),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的紫砂高手。他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为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人们经常做这样的设想,中国紫砂业如果没有陈鸣远、陈曼生,会是什么样子呢?但是崔龙喜却想,中国应该出现更多的陈鸣远和陈曼生,紫砂艺术才能传承和发扬。他就开始尝试着创新,在壶型上、在工艺上、在材料的运用上,做了大胆改进,借鉴了青铜器、瓷器、木雕、石雕、明代家具等精美工艺和造型,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髓,运用到了紫砂工艺当中。独创“龙喜砂宝”紫砂,成为华东地区的一个著名品牌。其特点就是以民俗文化为内涵,意境高远,技艺纯熟,而且作品全部使用原矿紫砂泥,不添加任何化工色素。

  用紫砂的语言阐述历史文化

  在崔龙喜的作品中,有着浓浓的乡音和生活气息。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册书,或在讲述、或在呼唤、或在追忆、或在憧憬、或在警示,都体现了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紫砂人的心声。而在这些作品中,又不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讲起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崔龙喜都很激动。如他的《牛壶》,创作的灵感就是源自唐代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整个壶身是一个牛身的形状,壶嘴是个前伸的牛头,牛的尾巴是壶把,最为别致的是壶盖,一个半身的牧童,倒骑在牛背,戴着斗笠,悠然自得。牛的神态动感十足,仿佛正在前行并引颈长歌,夕阳西下,走在乡间的小路,呼朋引伴,心思早已飞向了炊烟袅袅的山村……整个作品清新雅致,乡趣扑面。看着这幅作品,不仅让人想起了那杏花村的牧童,也想起了张明敏的那首《乡间小路》。此壶于2006年 12月被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

  同样,《玉门驼铃壶》也是崔龙喜来自诗词的灵感。高高的壶把,就像空旷悠远的玉门,壶身是遥远的沙漠地区,漫漫的黄沙中,驼队在缓缓前行,坚韧而执着,那悠远的驼铃,仿佛在耳边响起……看着这件作品,就使人想到了唐代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抒发戍边士兵怀乡情的诗词,写得苍凉悲壮,但不失慷慨雄壮,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和幽怨,表现了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崔龙喜的作品,也体现出了这种意境,苍茫厚重,雄浑古拙,就像是翻开了一页史书,旷古而悠远。此壶特意选择了原矿段泥制作,高25.5cm,2006年12月被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

  《龙喜石瓢壶》是崔龙喜全部用手工制成的,也是他的得意之作。“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历代名家制作很多,讲究线条流畅美,壶嘴称为直筒暗嘴。在“曼生十八式”中称“石瓢,不肥而坚,是以永年。”而崔龙喜在传统的造型上做了改进,壶身更像个葫芦,壶嘴更直,崔龙喜说,这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大肚能装,心直口快。整个器型结构流畅平衡,立足于大地显得更为沉稳扎实。

  还有取自传统又别于传统的《三羊开泰壶》,壶身是3只憨态可掬的羊首,壶盖是一只时尚的卷毛羊首,俯卧在壶盖上像在企盼什么。杯子上也是各有3只羊首的造型。崔龙喜说,3×3=9;9×9=81。81天后,正是春天,春天是期待和希望的象征,我们就是因为有希望和期待而在不断努力的。

  此外,他的《井栏壶》就像旧时的井栏一样厚重敦实,朴实无华;《无言壶》紧握在一起的双手,默默交会中,胜过千言万语;《月映太湖壶》昂着的壶嘴龙头,弯弯月牙壶盖,清冽的壶身太湖水,无不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美的追忆和企盼;《陶魂壶》的古朴流畅,硕大的壶身酷似一樽滚圆的先秦陶罐,三足相抵,使体积凝重而不失灵动,壶身“缠绕”一条青铜时代人形纹绘腰带,壶把一个弓着背的人,似在努力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行;《紫禁城壶》,天坛做盖纽,龙首当壶把,箭楼做壶身,上面还有故宫大门的铜钉扣,无不显示着千年古都的雄壮华贵,庄重威严……

  海纳百川 以藏怡情

  “我爸如果不搞收藏,他就不会有那么好的创意!”女儿肯定地说。在她的记忆中,家里就没有空旷过,永远是堆不完的东西。如今,楼上楼下,全是崔龙喜收藏的东西。

  自从19岁那年把一截石雕搬回家,崔龙喜就和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有钱的时候收,没钱的时候也不卖。崔龙喜搞收藏是出了名的,而且大家知道,只要是入了他手里的东西,就别想听到“转让”这个词。

  几十年下来,他收藏了上万件东西,青铜器、瓷器、明式家具、书画、木雕、石刻……应有尽有。这些东西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如在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藏了一只“三脚青铜龙鼎”,那是战国时期饮酒的器具,他觉得很美,就创制了一把《龙洗壶》。随后此壶在第四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紫砂的包容性很强,可以吸收所有历史文化的精髓,关键是如何体现出来。”在崔龙喜看来,紫砂文化就像浩瀚的大海,可以容纳百川,烟波浩渺,奔腾不息。他在后期的制作中,充分吸收了青铜器、瓷器、字画、雕刻等文化精髓,创作出一批精美的作品。在2006年12月,有10件被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为国礼的作品,就是他的经典之作。

  最让他兴奋的是去安徽收集古建筑木料。徽商曾经显赫一时,在腰缠万贯的时候买房置地,推动了徽派建筑的发展,其雕梁画栋的工艺,堪称世界一流。在拆迁古建筑时,大量的门窗、隔扇、屏风被废弃,崔龙喜就买回来,一车一车拉回家,并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个50多平方米的棚子,安置这些木雕。他为此有个想法,就是建一座博物馆,存放和展示这些藏品,让大家一起来分享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崔龙喜

  -崔龙喜艺术大事记

  1989年-2000年 紫砂作品刊登于中国台湾《茶与壶》、《紫玉金砂》、《天地方圆》书刊中

  2001年11月 第三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良渚玉琮壶》获银奖

  2002年6月 首届茶博会上《得喜壶》荣获碧萝春杯金奖

  2002年10月 浙江龙泉全国陶瓷展中《陶魂壶》获优秀奖

  2002年11月 第四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龙洗壶》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2003年5月 个人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紫砂图典》

  2004年4月 《紫禁城壶》获中国十大茗壶银奖

  2004年9月 无锡第二届太湖博览会中,《圣泉壶》荣获金奖

  2004年10月 入编中国作家出版社《紫砂大师》丛书

  2004年11月 入编《中国优秀高新技术产业及科研成果要览》丛书

  2005年5月 《风度壶》荣获全国大名壶金奖

  2005年12月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崔龙喜紫砂作品集》

  2006年6月 《生命之源壶》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2006年12月 十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为国礼

  2007年3月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职业资格认证中心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

  2007年7月 接受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大师系列人物专访

  2007年11月 《石瓢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紫烟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