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7 来源: 网络
心有多大,才可以把每一个颗粒看成一个个世界,再将他们重新塑造成就一个新的世界。做壶,其实就是在自己是手掌中创造一番自己的天地。这份掌中的乾坤,是一件既哲学又实际的事情。 紫砂壶的制作,归类于工艺美术。在规矩中学习,在学习中突破,本身就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
#1 心有传承 一步一印 古往今来,在工艺美术上有所成就的人,不外乎两条,即实修加运气。要说运气,毛子健是不缺的,实修,就是自己在紫砂路上问道。 毛子健,出身于地地道道的陶艺世家——蜀山毛氏第三代传承人,爷爷毛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办了誉满江南的“毛顺兴”紫砂陶号,当时宜兴紫砂界的名家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等均是毛家的特聘技师。毛顺生虽是一店之主,但做壶做花盆也是一把好手,其妻张凤娣夫唱妇随,一生也做了许多“毛家壶”。毛子健的父亲毛国强大师14岁就拜紫砂陶刻名家任淦庭为师,踏上了紫砂之路。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的幸运,家里来来往往都是与紫砂陶有关的人和事,自然而然,紫砂的这颗种子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90年代伊始,“意气奋发”这个词,就像是上天撒在这个时代的点点星光,每个人的脸上,朝气蓬勃,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每个人都散发着光芒。彼时的毛子健,带着家族的骄傲和无限憧憬,毫不犹豫地扎进紫砂里,头也不回——学校一毕业,他便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毛子健本身对创新设计,有着天然的情感,有一个词,叫“天赋”。凭着丰厚的家学和对紫砂艺术的热爱,让他在紫砂造型设计制作技艺上“入道”很快。 《隽宏提梁》 1992年,来了一个机会,厂里推荐年轻人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艺术造型设计。此后一年多时间,常住北京,这也方便了他在学院里,多方涉猎,从书里找寻历史、自然、文学带给紫砂创作的源泉。那段时间,拿起书和放下书,脑子都在文字里徜徉,很多知识似乎从四面八方涌来,他要不断地吸收、消化、融合。“紫砂对我而言,是家族传承,在长辈们的紫砂人生里,我看到了任何一个荣誉的获得,都伴随着一份执着忠心,和努力刻苦。”这个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兴趣,也许是骨子里的传承责任感使然,“我对紫砂既有兴趣,又有责任。” #2 潜心铸陶 放目千里 进修归来,毛子健就进入了厂里的紫砂研究所,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从此更高、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从事紫砂不是一个呆板的职业,创新来自厚实基础和博采众长的积累。”对于普通人来说,技艺在手,生存不愁;对于毛子健而言,技艺在手,放手创新。创新,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电视剧里灵光一闪的随便,在毛子健身上,是天赋和基础的积累以及刻意地追求,才可实现的结果。一件作品,从无到有,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验证。 《鲲•鹏》 紫砂艺术是千百年来陶文化的积淀和延伸,有创新,就有发展,以此达到工艺技术的无限境界。“紫砂的创新,也是我一直在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并娴熟于紫砂特质、紫砂工艺的传统基础之上,来扩展,将共性与个性、工艺性与纯艺术性、以及传统风与当代思维,东方与西方审美 杂糅并举,以具象和抽象的手法予以中国古典的现代重构,在时间的诉求点里,发扬传统艺术的本质,寻找两者的链接点,于形质、气息、涵蕴等方面提供新的语言体验、视觉感受和思想境界的可能性。” 紫砂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讲究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在传统中更要有创新,最重要的一条,紫砂艺术不但注意内容、手法的技巧,最主要的是文学素养、手法功底以及个人气质来综合表现作者的艺术造诣。毛子健是懂紫砂,也是懂壶的。他专修光素器,这,很挑战一个人的功底,同时也体现作者的审美观。“从哲学和美的角度来看,也就是神与形之间的关系,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形是存在,是物质,是表向,而神韵是意识,是精神,是本质,所以表现形质的章法、技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他的作品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运用,很熟练地运用线条在营造氛围感,凸显紫砂方圆的艺术效果,同时在追求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视觉美、韵律美的结合中,又巧妙地运用描绘、刻、塑、贴、画、嵌等多种装饰手法,不断探索造型装饰的多样化。 《逸韵高致》 有一件《放目千里》的作品,很好地表达了他在紫砂里的目标。这件作品有传统的形制美,又兼具了现代设计元素,追求精致的细节设计,与整体造型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互为映衬的效果。作品有着古风的清新雅致,又有现代圆盈直接,不娇柔,与壶身刻画飞翔的二鸟意韵相通——放目千里,高瞻远瞩。 《放目千里》 #3 紫玉金砂 薪火依旧 时间是见证,时间也是人生计量单位,它记录着成果,也衡量着坚守二字的长度。从九十年代正式踏上紫砂这条路开始到今天,走了三十多年。一路而来,学习锻炼、实践工作、艺术追求、事业进取,看似为自己和家族所闯的一条路,实则也在默默为紫砂的发展和弘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看似轻松的人生,实则充满了艰辛,也用努力和勤奋去填满了这不断进取的人生,是内敛的性格,让他不言苦累和荣誉的获得,两手一捧泥,用心钻研,埋头耕耘于这方天地里,也就成就了自己这一方天地。个人荣誉的获得是伴随着一件作品的面世,接受外界挑剔的目光审阅,从2009年开始,作品就开始不断获奖。2016年开始,个人荣誉纷至沓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无锡市“太湖工匠”、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每一个都不是白白成就的。 毛子健作品素材来源于中国各个传统文化门类,可见他涉猎之多,爱好也广泛,平时有时间,他也参与其他的民间组织比如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成为其中一名会员,交流艺术,增益所不能之处。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毛子健也积极履行传帮带的义务,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徒。2014年12月创立《宜兴顺鑫紫砂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所》,传承和发展紫砂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衍》 毛子健身上没有强烈的“成功”感,但活出了自己的“德性”。山有峰顶,海有彼岸,耐得住性子,守得稳心神,从人到作品,从作品到人,都有一如始终的坚持和不改的初心。 毛子健(楚来)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委员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工美行业协会陶瓷艺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陶瓷艺委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无锡市"太湖工匠" 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丁蜀毛氏后裔。自幼在祖父毛顺生创办的“毛顺兴陶器行”里接受父亲毛国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紫砂技艺熏陶,承其质朴家风、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未及弱冠,随宜兴紫砂名家刘建平恢拓壶艺,采众家技艺之所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曾先后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修习、治学。其间,谦恭待人、不耻下问、勤于体验,潜心典籍,研读古今中西壶具之器、工、彩、饰及文理,加以实践不断深化对于传统制陶文化内涵的理解,坚持不懈探寻知行合一做好壶之路径。近年来,壶艺已渐入佳境,壶之造型工整多变化,细节灵动蕴含意趣,整体崇尚功能与形式,又善用紫、栗、朱、黄等各种泥色等。所出近作,力求一室之春华。时下,紫砂壶艺发展趋于鼎盛且可持续,异门同源,各显其能。追求尚以敦朴文质而稍胜之。事陶索艺之际,频出新作,方家雅士宜共赏之。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