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本报讯 近日,宜兴陶文化口述历史工程迈上新台阶,陶瓷博物馆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开发陶瓷口述历史信息库互动平台,前期收集到的众多图片、影像等资料将汇集于移动端,市民在高铁站、图书馆、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便可进行点播,听一段历史小故事、了解宜兴陶文化。
口述历史是人类记录历史的最初形态,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借助这种口头叙述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口述历史工程早在2014年7月便启动,如今一直在坚持,它也将成为一项持续性工程,紧随陶文化发展。”宜兴陶瓷博物馆副馆长杨潇介绍。截至目前,该工程已采访到近150位口述人,摄录了宜兴历史上知名龙窑遗迹、烧成技艺、烧成民俗,同时还挖掘、还原、整理了各类陶艺名家、各级非遗传承人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藏家等对陶瓷历史的深刻记忆。
口述历史工程找回了许多沉淀的紫砂记忆,众多陶文化历史再度被唤醒。随着口述历史工程的深入,宜兴陶文化历史呈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一脉络不但贯穿国内,更延伸到了国外。早在1625年,宜兴紫砂就通过商船运到了荷兰,宜兴紫砂在国外应该也有段辉煌历史。带着这个疑问,宜兴博物馆找到了多位国外文博专员,通过他们拜访国外陶瓷家族代表、博物馆馆长等,追寻宜兴紫砂欧洲足迹。找到《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 作者帕特里斯·万福莱,共同研究宜兴紫砂对欧洲的影响,收获了很多意外惊喜。“世界上第一张紫砂设计专利证书并不是出于宜兴,而是荷兰。这是我们通过一张在荷兰博物管展出的报纸,在其中刊登的一条新闻中推断出的结论。”杨潇透露。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