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30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朱可心,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寓“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朱可心: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原名开张,学名凯长,后改名"可心"。
14岁拜汪生义为师学艺,31年受聘于宜兴陶瓷职业学校任技师、工场教员,作品"云龙鼎"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
54年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
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李芹仙、汪寅仙、谢曼伦、曹婉芬等。
六十至七十年代设计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生前为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江苏陶瓷协会理事。宜兴紫砂名艺人,花货巨匠,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朱可心是唯一一个在30年代抗日战争暴发后,至40年代、50年代初紫砂业相对低靡的情况下,坚持以壶为业,以壶为生的艺人。
他没有转一天业,没有打一天其它杂工,而终于钻在制壶工艺中。
期间他创制的新品《云龙壶》、《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圆松竹梅壶》、《提梁鱼化龙》等,得到很高评价,并数度得奖,为南京博物院收藏。
因此,他自己不断创新,也支持人家创新。
2
可心事迹
朱可心过惯清贫日子,生活俭樸,至晚年时节,所有家什用具都是用了又用,老掉了牙。
他的卧室里,除了一只书橱,一只木箱(也用作书箱)和一张用竹床搁成的床铺外,就是一张工作台(泥凳),台上放满制坯工具和一块精选出来的紫砂泥料。
可心晚年积劳成疾,但还是坚持创作,至1985年10月上海电视台在可心家中拍摄电视,可心还是坚持做完一件《仿鼓壶》,其后又制作完成《汉扁壶》。
随着国门的打开,八0年代开始,紫砂首先在港台地区热起来。朱可心作为当代制壶巨匠,花货素饰器一代宗师,自然也成了紫砂热浪中注目的追逐对象。
有人要买可心的壶,一天要跑可心家好几趟,有人干脆毫不掩饰,寻借口要用可心的印章,卖一把壶分五成利。
更有甚者,有些人一至可心家里,拿钱朝台上一掼,然后再求可心盖个章款。
面对钱和利,面对有些人的无耻要求,可心一概严正拒绝。
可心的态度很坚决,壶已全部捐献给博物馆,印章虽还留着,但不是自己亲手制的壶,绝不盖上自己的章。
很多人碰了钉子说“可心脑子不开窍”,也有很多人碰了钉子不死心,继续纠缠,还是弄不到一把可心的壶。
1986年2月,朱可心再次病倒了。病床上,朱可心一次次告诫家属,不要见钱眼开,不要亵渎艺术,不然就枉为朱可心的子孙后代。
1986年3月初,朱可心感到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心里为制壶用的印章而担心,一次次催促家人,要当面将印章全部销毁。
直到家属答应照嘱办事,可心才了却一件心事。在有些人眼里,这虽然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金钱面前,有人丢失了颜面,有人失落了人格,也有人为金钱而折腰。
在紫砂壶界假冒伪壶日超泛滥的时日,朱可心毁弃印章,正是表现了朱可心高风亮节的艺人气魄,一层不沾的可贵品质。
终身追求艺术的人,心里只有艺术两字,绝不会有其他的位置。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