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史俊棠 ——“陶情壶缘”伴人生

时间:2015-03-06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提起被海内外誉为“紫玉金砂”的紫砂陶瓷艺术,自然要同陶都——宜兴丁蜀镇联系在一起。在陶都谈到紫砂陶瓷艺术,人们又都对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作出的巨大贡献充满了敬意。

  史俊棠,男,溧阳侯61世孙,1950年8月生,江苏宜兴丁蜀镇人。由于他对国之瑰宝——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青年时期的史俊棠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是在动乱与不安中渡过的。初中毕业后,全国教育都处于停滞状态,由于学校上不了课而无法继续读书。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开过拖拉机,当过车工,种过田,做过乡镇企业的供销员,个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谋生的同时,他坚持又在校门外自学文化知识,并喜爱钻研紫砂陶瓷艺术。现在,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编著了许多造诣很深的关于紫砂陶艺方面的书刊,就是因为当时坚持学习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那时是个否定艺术,压抑个性,埋没人才的年代,宝贵的紫砂艺术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集体化的工厂只生产出一些“大路货”,文化底蕴深厚的工艺作品连继续存在都十分困难,整个行业生产处于低谷,更谈不上发展了。老艺人传承下来几千年的精湛技艺,眼看就要后继无人。丁蜀镇虽然有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有几千年的紫砂传统工艺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可在当时,全镇十万群众却守着宝山仍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史俊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充分利用当地宝贵的紫砂资源,培养和组织起一大批技术人才,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把紫砂行业做强做大,把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可在当时,他的这种想法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万象更新,百废待兴。史俊棠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总于盼来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不怕困难,勇挑重担,付出努力,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跑县里、镇里,到各处联系,组织“紫砂之乡”的农民,白手起家创办了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建厂初期,为使企业在国际国内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他就果断地提出了“立足国内求发展,瞄准外贸抓提高”的经营战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他各方打听,到处求教,一次次奔走于上海等外地的紫砂壶收藏家之间,将自己工厂生产的精品和收藏家的藏品,在上海举办“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接着又因势利导,成立我国第一个紫砂民间团体——上海紫砂协会,并被推选为理事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把紫砂文化更好地向人们展现,让更多人了解,引起更多的人喜爱,早在1986年11月,他发起举办了首届“宜兴紫砂散文节”,受到邀请的柯实、郭风、林非、菡子、艾煊、陆文夫、高晓声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欣然参加。当作家们了解到几千年的紫砂历史,欣赏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紫砂工艺作品后,深受感染,都饱蘸笔墨,热情地作文赞颂。他还“重人才、重技术、重工艺、重质量”,紧紧依靠闻名海内外壶艺界的紫砂高级工艺师徐汉棠徐秀棠兄弟俩,利用他们的名声,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请他们传、帮、带。只短短的数年时间,就培养出一大批工艺技术人才,市场经营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因而产品质量极大地得到稳定和提高,形成了自己企业的名人名作,生产的“华艺牌”紫砂工艺品,不但先后创出了市优、省优、部优,并在第九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获得银牌,而且声誉在东南亚一带,特别是在台湾茶艺界与日俱增,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紫砂二厂成为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国家二级企业。1987年,他被评为全国当代百名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连续三届被无锡市评为优秀厂长、劳动模范,后又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在1988年成立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上,作为乡镇企业的唯一代表,史俊棠被推选为常务理事。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