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醇香飘万里:紫砂最芳菲

时间:2014-11-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江苏宜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陶都,它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种陶土——紫砂。以紫为主辅以红、黄,三种自然色泽在艺人们的手中相互调配,千变万化,呈万紫千红,人们习惯称它为“五色土”。以五色土为单一原料,再经过手工拍打成型,在窑内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制成一种无釉细陶,从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紫砂艺术品。数百年来,紫砂与宜兴这座古城交映成辉,仿佛在用五彩陶艺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在金色秋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在宜兴采访了当代著名紫砂艺人鲍志强先生,与陶艺大师相对而坐,品茗而谈,从茶文化谈到陶文化,从书画印刻谈到人文情怀,从工艺技法谈到价值内涵……淡淡之间我们深深读懂了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生的心血、志向和追求。

  壶中日月长

  鲍志强先生告诉我们,江南宜兴,在6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即开始烧制陶器,历经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数千年薪火不断。北宋初年,宜兴陶工发现了功能特殊的紫砂陶土以后,用它烧制出了紫砂陶。诚然,在明代中期以前,紫砂陶基本上属于日用品的范畴,直到明正德年间,在宜兴金沙寺内的小和尚供春创制出了一件以“树瘿”为蓝本的紫砂壶以后,紫砂陶才开始由日用品的厅堂步入艺术品的殿堂。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记载:“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时人曾用“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12字描绘供春壶,令今人如见其壶。此后各种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的紫砂壶相继问世。由此,后人也把供春誉为是宜兴紫砂壶的艺术鼻祖。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又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态可谓纷繁多样。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在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

  • 石瓢壶

  谈到紫砂史鲍志强如数家珍,他说:到了明清两代,封建上流社会的文人墨客盛行饮茶之风,宜兴紫砂才开始真正盛行起来。明万历后到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的紫砂业迅速发展至全盛期,并外销到英、法、德、比利时等欧美发达国家。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堪称是紫砂史上最富盛名的巨匠和一代宗师,他把紫砂制作工艺完善成一套成型技法,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研习他流传下来的技法。当时除了大量生产紫砂壶外,紫砂花盆及各种陈设品、文房四宝等也大量涌现,形式纷呈,应有尽有。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这一时期的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大享等,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著名的陶艺大家,他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文人的参与改变了匠人们做壶的方向,提升了匠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直接把各种青铜器、玉器的造型等等华夏文明的要素融入紫砂,使紫砂壶价值倍增。清代后期,紫砂名家高手与文人合作,把中国传统的雕塑、诗词、绘画、金石、篆刻等技艺与紫砂泥的特质相结合,使原本只具有卓越日用品功能的紫砂壶,在增添了诗词画印等浓郁的文化元素以后,其艺术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文化内涵也愈加丰富,成为极具文人气质的特种陶艺门类。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清嘉庆年间任溧阳县宰的陈鸿寿,他来到宜兴直接与紫砂高手杨彭年合作设计了18种款式的茶具,在紫砂壶上刻绘书法绘画,首开紫砂与书画结合的先河,后人将这18款茶具称之为“曼生十八式”,这种艺术风格一直影响到今天。到了咸丰、光绪末期,随着清皇权统治的衰败和国势渐微,紫砂艺术没有进一步发展。

  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批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林、俞国良、程寿珍等人最为著名。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宜兴紫砂业的急剧衰退时期,1945年抗战结束时,宜兴还留存有陶窑64座,但到1949年前止,产量最多时仅开烧46座。曾经有过六七百人的紫砂从业职员,到1949年前只余下30余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辟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纪元,宜兴紫砂也从战火中获得了新生。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蒋蓉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紫砂艺人,他们为新中国紫砂业培养了许多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可否认,十年动乱对文化和艺术的摧残,宜兴紫砂业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改革开放以后,宜兴紫砂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将宜兴紫砂业和紫砂文化推向一个发展的新高度。

  紫泥新品泛春华

  相较5000年文明古国,紫砂壶的历史并不长,但其起源、发展、繁荣、鼎盛,却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及茶饮方式的演变紧密相连。

  谈到紫砂壶里面的历史文化,鲍志强先生娓娓道来:紫砂壶作为生活器具,一开始都做得比较大,在把玩方面有所欠缺。直至明代中期,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盛行饮茶之风,宜兴紫砂才开始盛行,一手可握的壶型才逐渐兴盛。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论,乃作小壶”。那么,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子曰:“茶壶以小为美,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定,太迟则已过。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从此,这些符合饮茶方式和文人趣味的小茶壶,便竞相出现在匠人的制作和文人的条案之上。

  晚明特别是清嘉庆以后,随着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书法之风日盛,当时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佳作。《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意思是说,乾隆十八年郑板桥罢官返乡,卢恰巧再任淮南盐使。据说,郑板桥至盐署拜望卢,守门的刁吏长得嘴尖肚大,正捧着紫砂壶喝茶,见郑板桥衣着不整,拒不通报。旁人说,这是扬州文士,不可怠慢。刁吏便指着壶要郑板桥作诗一首,以证明自己的身份。郑板桥即指着茶壶赋诗一首,辛辣幽默一语双关,既是指壶又是指人,成为史上著名的一段典故。

  紫砂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载体,鲍志强强调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功能也是独一无二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紫砂动情为紫砂而歌,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诗句。如: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说“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欧阳修说“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从这些优美的诗句里,我们读到了袅袅茶香和着紫泥的芳香,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的紫砂宛如一股清泉带着泥土的气息,玉石的温润,匠人的质朴,自然坦荡地来到你的面前,你若与之倾诉,它便于你倾听;你若与它体温和抚摸,它便还你温暖与明媚。紫砂在诗人眼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以壶言志、以壶抒怀,有可能人生际遇、生命体验就这样被诗人轻轻流淌在笔下,而镌刻了这些诗句的紫瓯金砂则寄予了人们多少的情思神往在上面,我们焉能说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一段华章。诗书画印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让紫砂文化的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紫砂的审美特征与实用功能在中国文化精粹的层面上得到了日臻完美的统一,所以才有了今人眼中“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赞叹。

  • 竹鼓

  近年来,原本用于品茗、把玩的紫砂壶不仅成为高端艺术品市场备受瞩目的焦点,而且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文化。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富足让人们具备了闲暇时间培养和享受各种爱好的条件;二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茶文化的兴起拉近了紫砂与人们的认知距离,使接触变得更为方便和广泛;三是人们投资收藏意识增强,收藏品市场壮大,使得宜兴紫砂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和兴旺。

  好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壶,经一段时间的泡养,火气渐退,能慢慢地呈现出特有的柔和沉稳的色泽,砂粒含蓄细腻,质感温润自然,茶叶久泡而不变味,为沏茶品茗提供了优越的特性。因此,人们常说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它的魅力让多少制壶大师和文人墨客都动了真情,岁月经年,它用独有的语言,记载着历史的声音,也将紫砂文化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着。

  此曲只应宜兴有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赠花卿》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天上才有的仙乐,人间难得一闻,则愈见其奇妙了。观鲍志强先生的作品,也颇有同感。谈到紫砂创作,他最由衷的体会就是,紫砂壶是人文情怀的表达,小小一把壶有很深的人文情怀在里面。他本人最喜欢一把名曰“五代诗文留香”的八方型茶壶,就巧妙地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壶体参照古代玉雕和陶器的造型特点,八方的壶体犹如古代的竹简,上面镌刻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句,有杜牧(唐)的“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栽”,梅老臣(宋)的“汤嫩水清花不散,口干神爽味偏长”,元好问(元)的“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文征明(明)的“紫英凝面薄,香气袭人浓”,董元恺(清)的“一枝碾破愁千结,好供二泉同啜”。清茶一壶,五个朝代的文人写出了五种韵味。“用它品茗,散发的是书香与茶香。”鲍志强先生如是说。而悠悠岁月人间百态,壶里乾坤却又述说了多少的悲欢离合。如他创作的《有余金砂壁壶》的铭文是:月是故乡明。壁有“和氏璧”“完璧归赵”之意。据说这把壶最早由一位台湾同胞收藏,收藏者捧回时,激动地说“我收藏的不仅是一把壶,而是一捧日夜思念的故土和一片浓郁的乡情”。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有歌颂盛世和谐吉祥喜庆的,有赞誉山水秀美鸟语花香的,有祈盼丰收喜悦平安幸福的,有回望历史文化诗书精粹的……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我想,这也正是他的作品广为收藏者喜爱,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方寸之间,有容乃大,真水无香,意蕴无限。鲍志强先生的作品,所传达的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种艺术创作境界和社会人文精神,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一样的语言,所以,它有了精气神。

  在半个多世纪的紫砂陶艺创作生涯中,从紫砂艺人到陶艺大师,鲍志强完成了化茧成蝶的美丽蜕变。他所创作的精品佳作数以百计,所荣获的各类奖项不计其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曾连续四届蝉联素有“陶艺奥运会”之称的全国陶艺创新设计评比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评金奖,两次入选世界上著名的“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他的作品,以壶言志抒怀,以壶博古开新,无论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笔墨色彩运用上,亦或在刀法雕刻工艺上,都显示了经年累积下来的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金石韵味,在陶刻刀法上,除了能熟练运用双、正、冲、切等传统刀法外,他还自创了“乱刀”这一新技法,并且擅于通过运刀的轻重缓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还富有浓郁的书卷气息,不仅草、隶、篆、行各体皆精,尤其草书,线条流畅,笔法遒劲,饰于紫砂之上,仿佛空谷之声悠然而来。他的作品,更富有浓烈的传神色彩,山水花鸟笔墨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梅兰竹菊文人画的表达上最具功力,从中不难寻到很多前辈国画大师的艺术踪影。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用“神工天趣”来形容鲍志强先生的作品,著名画家、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则称之为“千般风流”。鲍志强作品的精神和格调由此可见一斑。如今,鲍志强先生的作品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等地均有收藏。他还多次赴国外和香港、台湾等地访问交流,受到政界和民间的广泛欢迎,人们称呼他是中国紫砂的“形象大使”。对这个称谓,鲍志强先生坦陈,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宜兴紫砂,喜爱中国陶瓷艺术,是件好事,能在这里面出一点力,是每一个艺术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强盛和艺术繁荣的好时代。对于当下社会的浮躁与功利,鲍志强先生则用沉静、内敛和修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近年来,尽管声名鹊起,但他依然热衷于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所带徒弟数十人,现在都是紫砂界的技艺骨干;他长期为紫砂技校授陶艺课,普及紫砂文化;他鼎力支持和参加一些非商业性的纯艺术大展,为的是让紫砂艺术有更高水平的交流和发展……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艺术大家的豁达胸怀和艺品高洁。

  在鲍志强先生的创作中,有一套特别值得一提的作品,就是他在第七届全国陶艺评比中获一等奖的作品《紫玉飘香茶文具》,共有40件组成,作品多而不繁,风格鲜明,主次清晰,造型装饰完整,表达了我们民族传统茶文化明朗、简洁、优雅的文人品味。作品既蕴含古老又饱蘸新意,将陶瓷艺术神韵和茶文化的精神魅力完美地统一起来,堪称是一套极具传承价值的惊世之作。我们深深地感到,在宜兴还有多位和鲍志强先生一样的我国当代优秀的紫砂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和他的紫砂技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这些民族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使紫砂不仅成为宜兴的城市文化名片,而且在世界艺术品市场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艺术品、收藏品市场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经常提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我们不仅要做文化大国,而且要成为文化强国。那么怎么办?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与文明的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瑰宝的保护与传承。要通过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传递更多的中国特色与文化内涵,诚如人们一说到童话故事就会想到丹麦,一说到神话故事就会想到希腊,一说到泡菜就会想到韩国一样,我们也需要有中国自己的文化符号。中国五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故宫、长城、颐和园,京剧、变脸、舌尖上的中国各领风骚,紫砂也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紫砂,乐于接受紫砂文化的熏陶,而像鲍志强这样的艺术大师,实际上就是这文化背后的推手和布道者,他们用自己毕生的心血、精力和艺术才情,谱写了一道万紫千红、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盛宴,他们的贡献是值得敬重的。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青灰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