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紫砂陶刻家咸仲英

紫砂陶刻家咸仲英

时间:2012-09-14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咸仲英(1940—),著名陶刻家任淦庭的徒弟。号冰心,中国江苏省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其妻陆巧英,擅长做壶坯,与咸仲英先生的陶刻可谓珠联璧合。其女咸晴,在陶艺界也崭露头角。咸仲英先生从学徒时期,到文革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其陶刻作品署名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也有多个署名。

 

  首先是学徒时期(1955年5月—1966年)。因咸仲英姓名中有“仲”“英”二字,所以,他一生中所用笔名多与此二字有关。起初任淦庭先生给他起的艺名是“云仲”、“云英”。因为任老除了拜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卢兰芳先生为师之外,还曾经向邵云如(邵洪明之父、邵新和之祖)先生学习过,任老与邵云如先生亦师亦友,关系非同一般,后来邵云如之孙邵新和也拜任老为师。所以任淦庭先生为自己的学生起的艺名都是“云”字辈,以纪念自己的师友“邵云如”(邵云如先生自己带的学徒多“如”字辈,石如、玉如等)。

咸仲英紫砂作品《仿古如意

 

  鲍仲梅先生名字中也带“仲”字,但他1958年5月才拜任老为师,比咸仲英晚了整整三年,所以“云仲”当是咸仲英的笔名。事实上,“云仲”与“云英”的刻绘风格一致,所刻诗文、所画内容也都完全一致,足证“云仲”款式咸仲英,而非鲍仲梅所刻。

 

  学徒期间,咸仲英还可能用过“云寅”款。因为“英”“寅”同音。当时从事陶刻者中只有咸仲英的姓名中带“英”字。

 

  文革时期(1966—1976)。文革开始后,受时代浪潮影响,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咸仲英也像其他师兄弟那样,把“云仲”“云英”改为“红仲”(红中)“红英”。还曾经用过“一中”署名,因为“咸”内有“一”字,“仲”右侧为“中”字。或者,“仲”字左侧偏旁草书可以写作阿拉伯数字“1”,右侧是“中”字,“一中”,一个中国,统一中国,符合文革时期台海局势紧张、蒋介石反攻大陆、“金门岛事件”等当时社会现实。

 

 

  文革后期,像其他师兄弟一样,红色色彩变淡,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学识、技艺的不断提高,开设始返璞归真,由“红”字款,变为“石”字款。因为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在坚如石头上(紫砂原本就是宜兴丁山黄龙山里的矿石)刻绘、美工。本来就是在坚如石头的壶坯上(指的是“干刻”,“湿刻”较为省力些)刻绘。咸仲英,也不例外,他也将笔名改为“石仲” “石英”。期间,还用过真名“仲英”款。

 

  本人家藏“云仲”“云英”“云寅”、“一中”“石仲”“石英”“仲英”款花盆各一二件,“红英”款在网上见过。“”红仲“红中”款只是我逻辑推理,没有见过实物,猜想可能会有。

 

  改革开放以后,咸仲英曾用过“冰心”款,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年来,曾与唐冲合作,署名都是“仲英”或“咸仲英”。他与妻子陆巧英合作的“济公壶”获过大奖,可谓书法、绘画、陶刻、造型,还有佛教文化、民间济公神话传说等都融汇其中,是典型的文化壶。近年,多为其女咸晴所做壶艺刻绘美工。

 

  以上所言,纯属“蠡测”。吾生也晚,无缘亲见咸先生当年创作之情形,所言定有不妥和谬误之处,敬请咸仲英先生及其他知情者斧正,“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真实还给真实”,让天下爱好紫砂者和藏友们学得清楚,藏得明白,晚辈幸莫大焉!我想,这也是当代紫砂陶刻大师们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