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1-29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器终因具备了独特的优越内涵和文化气韵,成为了陶都——六千五百多年制陶史上宜兴的一个重要风景点。几百年前,最初的紫砂,谈不上造型工艺等深度,但作为雏形新兴制陶门类的起源,对紫砂陶 600 多年以来的演进发展,起到了典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六百年以来,历代紫砂陶工们付出了漫长辛勤的劳动,留下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紫砂传器,为紫砂陶的承传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对紫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化。
近二十年以来,由于政局的历史性变革,我们赶上了紫砂业有史以来最狂盛的时期,部分业者受到了陶瓷行业空前的待遇和惠泽。与此同时,有关“紫砂故事”的诸多述说,也迎来了一个“百家争鸣”。可其中不少是一知半解的,有些仅懂些皮毛,当然也不乏有行家、大行家的参与。大杂烩的阵容各怀不一的动机,勇跃表现,异常热闹,在这样一个喧嚣环境里,一般人很难辩明“庐山真相”,难免有人被误导,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感到了迷惘。
那么,紫砂的优美到底是什么?紫砂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本人认为,实事求是地看,概括起来就是这块特殊材质的朴素古典美和利用这块土地所表达的各种深秀造型美。
好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壶,经一段时间的泡养,火气渐退,能慢慢地呈现出特有的柔和沉稳的色泽;含蓄丰富的砂粒;温润自然的质感。它素心素面,网状结构的排列,保留了 10% 左右的吸水率,为沏茶品茗提供了优越的特性。(当然,几千或几万元一把的茶壶是不太可能用来泡茶喽!)它细腻而良好的泥质结构比,具备了特佳的可塑性,为制成各种造型的器物,保证了非常好的先决条件!
紫砂泥不属于哪个时代,也不属于哪个单位,它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宜兴人脚底下有限的矿藏资源,这块宝藏并不应该到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完全挖净。可惜,前十几年的无序开挖、流失浪费,导致了眼下的紫砂矿料,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已不尽人意了……
一把紫砂壶的价值,除了材质以外,就应该是造型的思想层面和精神内涵。设计一个造型,不仅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更需要的是设计者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美学修养、造型经验、个性思维等综合知识的高度。因此,设计一把茶壶不容易,设计一把优秀的壶更不容易!而模仿一把壶就显得太简单了。至于施工制作,就连工匠也能完成。历史上,真正有成就的高手,往往并仅仅在于他们的施工技巧,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思想和修养;他们的创作设计水平。当然也并不是说制作工艺不重要,如果一只好的造型,没有良好的技术来完成制作,也无法体现其完整的精、气、神。但相对来说它远没有设计一件造型那么重要,那么需要学问。其实这个道理和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完全是一致的。
众口皆碑的陈曼生,他在紫砂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他并不会动手制作,但他所设计并镌刻的茶壶,堪称历史丰碑。当年陈鸿寿是真心喜爱紫砂,他绝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利益而亲近紫砂、用心设计、新手铭刻。因此,陈曼生介入紫砂,是以杰出的文化学养和个人爱好,注入了紫砂壶以新的生命与发展空间。
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一个出了名,出了大名的人,如果他从来也拿不出一件是属于自己设计的成功作品,更无法用自己的能力来赋于紫砂新的活力,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只会一味追求指标,临摹古人或他人的造型,或张冠李戴、东拼西凑,毫无自己的风格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定是暂时的,不可能被历史所肯定。再则,如果哪个名家确实创作了一些属于自己风格的造型,固然值得重视,但作为一件工艺美术品来说,它所展示的形态与神韵(包括茶壶的实用和把玩的效果)似乎不应该仅仅依靠奇特和怪异来哗众取宠,而是必须以文化角度,以其含意、境界、美学的角度来评判其成功与否。简单地说,就是要奇得有道理,怪得有意思,有美感。造型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所表达的内容,应该让人们既满足一种创新期待的心理,又能带来心旷神怡的愉悦。要达到这种效果,光靠具象的描写必定太俗气,而要留有相当的空间让欣赏者用各自丰富的想象来填补、来完善。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紫砂壶应该是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决不应该是变相的、乏味的有价证券。
明代以来,紫砂传器有一个其他工艺美术器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就是署款文化,它能记录时限和相关人物,增加紫砂器的无形资产(即付加值),对于紫砂陶来说,这是得天独厚的历史形式,无论是刻款还印章,都溶进了书卷之气和金石之味,大大提升了紫砂的品位。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在茶壶上留下了镌秀的文字及画面,使紫砂器物素雅迷人的形象,因文化艺术的滋润而流芳古今。
不过,凡事总是双相的,正是由于紫砂的署款特点,造成了历来不肖业者有孔可钻,他们卑劣的贪婪恶作,使许多假冒东西的虚值极度膨胀,坑了不少商贾和玩家。平心而论,一把茶壶好坏真伪,要让不懂专业知识的玩家来鉴定,实在是为难。必竟是看热闹的人多,因此,推销人员就有机可乘,肆意炒作,不停地宣传,空话千遍成“真理”。反正没有谁来管,任其愿者上钩吧!其实这种现象对紫砂行业来说,该是莫大的折损呀!扪心而思之,我们这辈受紫砂恩惠最大的子孙,是否有责任和义务,来为紫砂事业承扬做点实际工作呢?如何来规范保护这块悠久传统知名品牌,已是我们这代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我们应该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未来。
葛明祥
二 OO 三年十二月一日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