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0 来源:紫砂之家
徐达明,1952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 第十一届无锡市政协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中国工艺美术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徐达明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徐门紫砂第四代传人,其紫砂壶作品以“陶木结合”的创新理念和深厚的文人意蕴著称。
一、陶木结合创新代表作
《唐羽壶》
设计灵感:融合唐代煮茶器“羽觞”与北欧极简美学,壶身浑圆,侧握横柄设计打破传统提梁结构,红木与紫砂的结合展现“古朴与轻盈”的对比美学。
工艺特色:采用原矿老红泥调段砂全手工制作,木柄手工打磨,壶流曲似马颈,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荣誉与收藏:200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收藏,并在拍卖中以165,000元成交(2008年) 。
《汉韵红木提梁壶》
设计灵感:借鉴汉代陶器造型,壶身方正大气,红木提梁以榫卯工艺嵌入,体现“远古雄浑”与“江南细工”的融合。
工艺特色:原矿紫泥配红木,壶体线条刚柔并济,提梁比例精准,曾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拍卖记录:2012年秋拍以172,500元成交 。
《马蹬壶》
设计灵感:源自辽代马蹬造型,壶身方中寓圆,红木与紫砂穿插结构模拟马鞍形态,兼具北欧家具的简约与明式家具的典雅。
工艺特色:全手工制作,壶流三弯如马颈,木石结合处采用传统销钉工艺,无胶水黏合。
荣誉:1987年中央工艺美院设计作业,2011年秋拍以184,000元成交 。
二、仿古与文人壶代表作
《徐门石瓢系列》
经典传承:以顾景舟“景舟石瓢”为基础,融合徐汉棠的改良理念,壶身呈金字塔形,流、把、钮三点一线,线条刚劲利落。
工艺特色:原矿老紫泥或清水泥手工拍打成型,超大容量(如1040CC)需极高技艺,壶内推墙刮底痕迹清晰。
市场价值:1996年制大石瓢壶为徐汉棠指导之作,拍卖估价超百万 。
《金蟾树桩壶》
设计灵感:以柏树桩为原型,壶身模拟树皮瘿节,盖钮金蟾象征吉祥。
工艺特色:原一厂老紫泥手工捏塑,疤节纹理逼真,木纹与紫砂肌理形成自然对话。
艺术评价:被赞为“古拙中透生气,工艺精湛如斯” 。
《悟陶套组》
设计灵感:两壶组合,一为筋纹与圆器结合,一以灵芝为钮,象征“三生有幸”。
工艺特色:罕见原老一厂豆青泥制作,泥色青灰古朴,灵芝钮手工捏塑栩栩如生。
收藏价值:泥料稀有,仅存少量传世 。
三、跨界与孤品代表作
《幽思壶(程十发书画)》
艺术合作:与海派画家程十发合作,壶身刻绘“羊嗅花”图案及“大吉羊”篆书,寓意吉祥。
工艺特色:原矿老黑料制成,壶身曲线流畅,为定制孤品。
文化内涵:融合紫砂、书画与文人雅趣,展现“壶画一体”的境界 。
《陶鬲壶》
设计灵感:仿商周陶鬲炊器,三袋足设计憨厚古朴,腹部彩陶纹饰绚丽。
工艺特色:原矿老黑料手工拍打,纹饰采用绞泥技法,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评比金奖 。
四、拍卖与收藏价值
徐达明作品在拍卖市场表现强劲,代表作如《掇只壶》(2012年拍出46万元)、《玉柱壶》(20.7万元)等,均以“陶木美学”和文人气质受藏家追捧。其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等顶级机构收藏,市场流通量少,兼具艺术与投资价值。
总结
徐达明的代表作以“跨界创新”为核心,通过陶木结合、仿古再造、文人合作三大路径,重新定义了紫砂壶的艺术语言。其作品不仅是工艺的巅峰,更是文化融合的载体,被誉为“当代紫砂艺术的里程碑”。对于收藏者而言,其代表作需重点关注“陶木系列”“徐门石瓢”及拍卖市场高成交价作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