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时代,文人与紫砂结合,诞生了一种新的紫砂形式——文人壶。
而文人紫砂最鼎盛时期,便是以晚清宁波著名书法家、浙东书风开创者梅调鼎创建的玉成窑为标志。玉成窑紫砂是以梅调鼎为代表的一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在紫砂器具上的一种艺术张扬,也是中国紫砂艺术品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玉成窑雏形为小型馒头窑,原址于宁波慈城林家后花院之一隅,由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周存伯、黄山寿、陈山农等书画与金石名家领衔,制壶艺人何心舟、王东石等名匠参与,合力建成的专事烧制文人紫泥砂器的小窑口,此窑彼时声誉藉甚,作品时人共美之,其道法之盛,冠于一时。取名“玉成”,意在把玩此窑的文人雅士与精制而成的件件作品,均可堪比玉石,品性纯洁温润、光泽内敛而不外露,犹如谦谦君子的良品美德,也具玉成美事之意。这些文人凭着自身的天赋、才艺、学养、不拘章法地随心所欲地设计了诸多气韵新奇的紫砂茗壶和浑朴雅致、精巧玲珑的花瓶、花盆、水盂、水注、棋罐等文房清玩,把自身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和生活情趣通过诗句,书画,篆刻,印记等方式题铭镌刻于各类器物上,从而使紫泥砂器达到"切题、切意、切茶”和"可用、可赏、可玩”的无上意趣。玉成窑器形众多,形制纷呈,作品具足人文味道,不少器身铭刻前贤诗句,先秦文字,或梅赧翁原创诗文,或胡公寿、任伯年、徐三庚等亲笔书画,文气溢于字行,闲雅扑面而来。每件作品器韵独特,简约质朴,天趣横生,品赏者往往会达到人壶合一、人器交融的意境,这就是玉成窑作品的最大特点。当时的文人学者在参与名匠创作的时候摆脱了单纯对泥料、技法、烧制,形制等因素的依赖,他们全凭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幻想,创作了一件件外形既趣味无穷,诗文、书画等内容又特别契合时代精神的作品。他们把既雅致又朴素、既卓越又普通的东西呈现给了大众,把闲逸的生活意识和对生命的真切感悟传递给了大众,这是那个时代文人学者凸显的一种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