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3 来源:紫砂之家
时大彬,作为明清时期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其生涯与作品均对紫砂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时大彬生于1573年,卒于1648年,是宋尚书时彦的裔孙,同时也是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的一生约八十余岁,创作生涯长达数十年。尽管他制作了数以千计的紫砂壶,但流传至今的存世作品却极少,这使得每一件存世作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早期风格:时大彬早期的作品以坚致朴雅著称,他喜欢仿制供春的大壶,作品多为大壶造型,展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
后期风格:与陈继儒等文人交游后,时大彬的制壶风格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改制小壶,将壶艺与茶道相结合,使得紫砂壶更加精致且富有文化内涵。
工艺精湛:时大彬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的新工艺。他的作品被称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造型丰富:他首创了方形、圆形等多种壶式,如“三足盖壶”、“六方壶”、“僧帽壶”等,这些壶式成为了紫砂壶造型的典型代表。
制壶技法革新:时大彬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将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这一革新对后世紫砂壶的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署款方式变化:时大彬早先往往请人代笔署款,但后来他发愤苦学,以竹代笔,在壶艺作品上亲自署名。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辨识度。
时大彬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时大彬的紫砂艺术,对后世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足盖壶:1987年于福建漳浦县盘陀乡庙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卢瑞峰夫妇合葬墓出土。该壶泥呈粟红色,素面无饰,壶身作平底、圈足、鼓腹状,盖上的环纽样式做出三个状似大指的扁足作为装饰,展现出时大彬独特的制壶风格。
六方壶: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该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是时大彬的又一代表作。
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时大彬在紫砂艺术上的高超技艺。
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该壶外观大度、雍浑古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综上所述,时大彬作为明清时期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其生平经历、制壶风格与特点、技术创新、艺术传承以及代表作品都展现了他在紫砂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