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声名远播,很多仿冒名家之作防不胜“仿”。
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壶,更是被仿造的重灾区,到处可见“顾景舟”,但大师的壶,岂是谁想仿就能仿的。理性对待,不轻信编故事,克服捡漏暴富的心理,一般都不会入坑,因为有的“大师款”一眼假太明显了。
怎么辨别假老壶,非一朝一夕就能习得,但有些方法可以让你识别一些伪作。
自明清以来,紫砂壶就属于文人雅士品茗论道的必备用品,如今紫砂壶市场火热,一些人喜欢收藏老壶,加上拍场天价频出,伪造老壶也横空出世。那么,老紫砂壶要如何鉴别呢? 明代的时候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多为圆形、筋纹形,壶体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软提之分,无足宽平底,平凡朴素,没有华丽的外表,比较贴近百姓生活。 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开始精巧,优雅,康熙时出现彩绘,乾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紫砂壶开始题诗刻画,将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此外,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名家陈用卿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另外,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所以说,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艺术品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铭刻方面,明代多为楷书,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古人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
▲点图看细节「毛国强·茹砂」
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大多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圈钮壶底款为万历乙酉时大彬制。这是判断是不是老壶的其中一点。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 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以前的紫砂壶烧制都是一次烧成的,以前是在龙窑烧制的,龙窑因为是用柴火烧制,风险性比较高,稍有不慎就把壶烧坏了,所以紫砂壶只烧一次。
后来到了解放后出现的整口工艺,就是第一次烧制完成后,打磨壶沿,敷上脂泥然后重新烧制第二次,这样就会使密封性更好,但是这样会使壶沿会留下整口时候的特征痕迹。所以整口痕迹也是判断紫砂壶年代的一个方法。
最后希望大家去收藏老壶的时候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头脑发热的就买了,一定要多看多研究,尽量在靠谱平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