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7 来源:网络
团泥,作为紫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紫泥与绿泥的自然共生矿物。在宜兴方言中,“团”与“段”发音相近。天然团泥的特点在于其“骨多肉少”的构成,烧成后质感强烈,砂粒丰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较于紫泥和朱泥,团泥的矿料更为直观。优质的团泥矿料由天然的紫泥和绿泥共生而成,其中紫泥成分偏多时,颜色偏红,高温下则可能偏青或偏灰;而绿泥成分高时,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则可能偏灰白。团泥的颗粒结构特征显著,砂感强烈,表面质感十分丰富。
然而,市面上也存在劣质团泥,烧成后颜色发暗,有晦涩感,或者特别艳丽但缺乏质感,几乎看不见砂质。典型的劣质团泥如黄朱泥,敲击声音清脆,透气性很差,表面缺乏砂质感。
值得注意的是,产于宜兴黄龙山的矿料被称为本山泥,如本山甲泥、本山绿泥等。因此,将产于黄龙山的团泥矿料称为“本山团泥”是合理的。天然的团泥只要烧结得当,就不会出现“吐黑”现象。
团泥矿料中紫泥和绿泥的共存状态是片状结构,而非星点式。由于本山绿泥直接成泥效果不理想,经验丰富的艺人会加入少许紫泥进行拼制,从而得到现在的拼制团泥。在制作过程中,团泥中的紫泥料可能会因软化而被“明针”压碎,造成“拖尾”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颗粒的软化度不一,在制作时受到“明针”的作用而压碎。
“吐黑”现象主要发生在质地疏松的团泥壶上,泡养后表面会吸附黑色素。而质地坚密、做功到位、烧结度合适的泥料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造成配制团泥吐黑的主要原因是烧结度不够,这可能与选矿不佳、泥料緻密度差、结构疏松等因素有关。优质的天然原矿团泥通常不会出现吐黑现象,其表面质感砂性重,俗称“骨多肉少”。这样的团泥在泡养后颜色会愈发沉稳,不会吐黑。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