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来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觞是一种椭圆形的饮酒器,两侧附有半月形的耳,形似羽翼,因此也被称为羽觞或耳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耳杯饮酒,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提到了“琼浆蜜勺,实羽觞些”。到了汉代,耳杯的使用更为普遍,如《汉书》中就有“酌羽觞兮销忧”的记载。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东晋的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现今的浙江绍兴)的兰亭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酒会。他们利用一条弯曲的溪水,让双耳椭圆酒杯随水漂流,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需拿起一饮而尽,并即兴吟诗。这种饮酒方式,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被称为“曲水流觞”。
而在唐代,人们饮茶的方式与今天有所不同。除了点茶法外,还有一种将茶团和茶饼研碎后放入敞口器中用文火煎煮的方法。煎茶时所使用的器具,其手柄细长,形态仿佛羽翼在飞升,因此被称为“唐羽”。唐羽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代的羽觞壶,其造型与羽觞壶十分相似。唐代人饮茶并非如今日的沏茶,而是将类似沱茶的茶团和茶饼研碎后放入壶中,用文火慢慢煎煮,过程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煮咖啡。
因此,唐羽壶的手柄通常都设计得较为细长,给人一种羽翼飞升的感觉。此外,唐羽壶的创意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唐代茶圣陆羽之壶。手捧唐羽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
关于“唐羽壶”中的“唐羽”,它并非人名,而是对壶身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