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7 来源:网络
紫砂壶的魅力,离不开其精湛的工艺,其中绞胎工艺更是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代表。
绞胎工艺,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这种工艺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特定顺序糅合在一起,再经过成型和烧制,使胎体呈现出两种或多种相间的纹理装饰。而在紫砂陶中,绞胎工艺的出现则要晚至清中期。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吕尧臣等几位大师成功试制出了紫砂壶中的绞胎工艺。1979年,吕尧臣的两件绞胎紫砂壶——“碧波壶”和“凌云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这两件作品分别采用了段泥与绿泥、紫砂与朱泥的组合,获得了广泛赞誉。
紫砂绞胎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利用不同色彩泥料的叠放和绞合,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这些肌理有的似木石纹理,有的如行云流水,自然生动。不同泥料的组合和变化,不仅丰富了紫砂壶的装饰手法,更体现了紫砂泥料的淳朴与自然之美。
近年来,又有一批陶艺新秀在绞胎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制作出了仿“犀皮绞泥砂壶”。这些壶上的绞泥纹饰色泽艳丽、变化丰富,为紫砂壶的艺术展现增添了新的光彩。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