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0 来源:紫砂之家
纵观历年拍场,那些拍出千万高价的紫砂壶,皆是名家之作,而在细细品味这些壶的时候,笔者发现,以朱泥为材质,并且破千万级别的壶,只有一把。
2016和信秋拍 RMB 15,000,000
此壶是顾老擅长的石瓢器形,但是却用了成形最难的朱泥创作,壶料泥质上乘,色泽温润光和,气度内蕴而典雅。
此壶矮身,斜腹,短弯流,正耳把上塑一扣,壶盖微鼓,盖上作一拱桥钮,壶底承三乳钉足,足底中心各有一小气孔,以避免烧制中变形。
壶身一面阴刻一文人高士回首屈膝坐于松树下,刀法娴熟自然,另一面阴刻:杞鞠晋酒,楳雪煮茶。香浮雀舌,助我诎心。
而这一把,也正是顾景舟先生所作的朱泥矮石瓢,其实顾景舟先生的朱泥传器并不多见,其只有早期做过许多朱泥的小品,而往后则很少有朱泥作品出现了。
顾老早期朱泥小品
此壶乃是顾景舟早期所制,作品采用朱泥所制,泥料质地细腻,表皮平滑,色泽红润,光芒内敛,视觉触感极佳。
壶身造型圆润丰满,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一弯流细长有力,于壶身之上,拔势而出。圈把曲折有度,富有力感。截盖上穹,上镶一粒朱钮,与壶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整体点、线、面处理圆融流畅,淳朴古雅。壶身虽小,但以矮圈足支起使得全器显得气度不凡。
顾老早期朱泥小品
究其原因,一是朱泥此泥的泥性较难把握,当时的窑温又不是那么好控制,所以用朱泥制壶的话,成品率相对较低,所以做的相对来说比较少。
二是可能是当时紫砂工艺厂对于泥料的配比安排,朱泥类的比较少,因为纵观紫砂七老后期的作品,朱泥也都是不多见的。
千两黄金一两泥,是朱泥却比金贵!
·千两黄金一两泥·
朱泥烧成温度范围窄,泥料收缩大,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问题,成壶难度大,破损率高,对工艺的要求也高。因此壶的价格都稍贵些,有“千两黄金一两泥”的说法。
▲黄龙山 小煤窑 赵庄朱泥
根据风化后原矿的外观色泽,可将其称为金黄朱泥和鹅黄朱泥;根据出产地,又称为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等。
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分为鹅黄朱泥、朱泥和紫朱泥。主要墨绿泥层与黄石岩壁之间,紫朱泥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贴层。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浅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
烧成1130-1140℃左右后呈微暗红色,胎质纯正温润,呈梨皮状,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赵庄朱泥分为鹅黄朱泥和金黄朱泥。主要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少。矿料外观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淡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状,较软易碎。
烧成1120℃左右后呈红色微透黄桔光,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色泽效果纯正细腻。
小煤窑朱泥分为鹅黄朱泥、朱泥和紫朱泥。主要产于矿料泥层下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
烧成1120-1140℃左右后呈暗紫红色调,胎质细密坚结,呈微梨皮状,表面温润透明,谷皱周身,胎质中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纯正细腻。
好的泥料是制壶的第一步。纵观历年拍场,千万级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其中朱泥制壶却少之又少,准确的说,只有一把,它也是如今最贵的朱泥壶。
·关于朱泥壶的几个问题·
吸水较慢
壶友返图
有壶友发现「朱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是不是泥料有问题?其实这是朱泥的泥性所致,朱泥烧成后密度高,相较紫泥、绿泥一类的,收干相对慢一些。
朱泥色泽红艳
▲清 朱泥水平
首先,矿源的不同,泥料的陈腐时间长短不同,窑温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就会有所区别。有些朱泥壶红中泛黄,只是泛黄程度会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偏红。结晶度高,外观光洁明亮 ,打碎后看其断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经泡养后逐渐变红润。
泡什么茶
朱泥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比其他泥料稍逊些,因此对扬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茶、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的茶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韵悠长,好泡养,易现包浆之美。
朱泥,紫砂红泥类泥料中,性能较为特殊的泥料,被人们誉为精品泥料。如果你有一把朱泥壶,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