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5 来源:紫砂之家
朱泥原料本就稀少,再加之成品率低,好的朱泥更是一壶难觅。哪些因素导致朱泥成壶难呢?
矿料因素:赵庄、红卫等地出产的朱泥因收缩、变形率较大,一般只能做一些较小的作品。部分黄龙山朱泥,其质性介于紫砂红泥和朱泥之间,矿料颗粒比含量较大,干燥及烧成收缩较小,不易起皱,可制作较大型作品。
原料加工因素:朱泥矿料能溶于水成糊状,有些矿料在加工时,直接把泥浆过滤后晾干成泥,矿料中有部分颗粒被直接滤出或溶解掉,造成原料颗粒比减小。这就好比使用目数过细的紫泥原料制作作品,也会产生起皱的现象。
周彦锋【风帆(景舟杯银奖作品)】编号:37689
成型制作因素:朱泥熟泥的泥性较重,对水的渗透性和挥发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时对泥料的干湿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匀以及制作方法等均需谨慎把握,稍有不当,制作时的加工痕迹极易在烧成后显露出来。
烧成因素:朱泥熟泥的细密度高、气孔小,胚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发出来,并且在烧成结晶过程中其共熔物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临界温度时相当强烈。因此烧成时的预热烘干时间比紫泥红泥长,升温、降温过程需十分缓慢,稍快就会出现惊裂等缺陷而前功尽弃。
玫瑰好看,却也脆弱娇嫩。因为市面上朱泥壶较少,所以很多壶友对朱泥有一些误解,那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误解:
1、朱泥天生红艳?
从字面上看,朱者,红也。大多数人心中,烧成的朱泥壶应以泥色红艳为好。
事实上,朱泥矿料外观呈多种黄色调,制出的生胚也为黄色。经过烧制,呈现朱砂色、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
矿源不同,泥料陈腐时间长短不同,窑温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便会有所区别。有些朱泥壶红中泛黄,还有一些偏红。外观光洁明亮,经泡养后逐渐变红润。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很多壶采用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未经泡养就“红艳欲滴”,则有造假之嫌。
2、无朱不皱?
关键还是选矿和炼制的方法,矿选好,炼制方法得当,收缩比率不是很大的话,再加上对泥性把握得当,就不会产生“无朱不皱”的现象。从一些明清时期的历史作品来看,朱泥壶起皱也并非绝对,只是其中一部分。
朱泥之美,不需要任何旁人的阐释与解说,拿在手上,胎质细腻柔和,色泽红润悦目,且耐得住细看,把心里起初的一点欢喜看得满心满眼都是。纵然细枝末节做的不够好、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也无伤大雅,偏执、苛求的完美主义,一旦遇到了朱泥壶,会宽容许多,好朱难觅,遇到即是缘分,哪敢造次?
朱泥终究是朱泥,上品摄人心魄,下品也绝不流俗。朱泥虐我千百遍,我待朱泥如初恋。那妙曼的颜色使它拥有了永恒的豁免权。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