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2 来源:紫砂之家
以为叫于纪周的人,与其他锔匠不同,于老是自学成才,他的工具也是自己制作的。
在于老手中“重获新生”的壶也是不计其数.然而提及锔壶工艺的传承,于老则显得非常无奈。
只要经过于老的修补,破损的地方变得透气不漏水,锔上去的一条条金线,更像是特意加工而成。
早年,有锔盆子锔碗锔大缸的匠人,叫做锔匠,而焗匠的手艺,基本都是世代家传,锔壶用的工具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锔匠活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锔壶,又叫“捧瓷”,是锔匠活中最难的一种。眼前的这位老者叫于纪周,与其他锔匠不同,于老是自学成才,他的工具也是自己制作的。
董亚芳作品:警魂-雄风
因为他的锔壶技艺十分高超,许多人慕名而来。客户送来的需要修补的紫砂壶,有的只有几厘米裂缝,有的却碎成50多块。有的价值几百元,有的身价上百万。但只要经过于老的修补,破损的地方变得透气不漏水,锔上去的一条条金线,更像是特意加工而成。
一排泛黄的小本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力,原来他每收一个壶,都会有相应的记录,至今他已经有近百本这样的本子。由此可见,在于老手中“重获新生”的壶也是不计其数。然而提及锔壶工艺的传承,于老则显得非常无奈。现在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研究锔壶技艺的越来越少。
一把载满岁月痕迹的紫砂壶若是因为一不留神变成了碎片,原本就是一种遗憾。如果这种遗憾再因焗壶技艺的失传而无法得到重生,那么从此世上便多了一堆无用的废片。所谓的破镜重圆,记住历史,保护古迹也都只是枉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