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6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花盆,是宜兴紫砂陶门类中杰出的产品之一。其泥质稀贵,色泽雅致,造型丰富,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结晶。
早在宋代,就出现许多花盆造型,从羊角山考古的盆体残片及《宜兴县志》记载来看,有原始圆形及长方体的紫砂素器花盆,通常是光货素器,制作粗糙,残片构造杂质较多,紫砂泥的基调尚未形成体系。
进入明代后,随着紫砂材质为诗人所接受,紫砂陶土配置方法已开始运用,更多的陶工参与制作,工艺技法有所改进,形体也逐渐多了起来。这样,原始盆逐渐向早期紫砂盆历史进程迈进。如陈用卿“式尚工,如莲子、汤浦、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款。”(吴骞《阳羡名陶录》)其制作的花盆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另外如陈和之、欧子明等为代表的名艺人亦都创作了许多形体的花盆,如79*30cm大红袍莲花盆,80*47*27cm粗砂长方盆,80*47*29cm大红袍长方盆等,从造型角度看,这些盆的比例相当成熟,长方盆和当今的马槽非常相似,线条也比较挺括流畅,泥色偏红,称之大红袍,非常好看。盆脚较厚,绝大多数产品无装饰,部分作品在苏州盆景园林资料中可见。
明代盆艺作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泥料材质的选择,配置稍为合理,杂质较少,并进行手工煉坭达到一定深度。二是造型呈多样化,成型工艺技法已能初步借鉴多种工具。三表面加工处理工艺进一步得到提高。四是造型与器用功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底孔一般是长方孔或方孔。五对部分产品进行装饰,“物不足而饰之。”例如万历年间的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盆……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吴骞《阳羡名陶录》)当时的装窑、烧成等不稳定因素较多,固变形状态较严重。
沿袭至清代,紫砂盆艺,以方圆、筋瓢、雕塑三大造型体系才得以自立面貌,成为紫砂盆艺的传统风格。当时以陈文伯、陈文居、葛明祥、彭再生、蒋德林、魏忠明为代表的名艺人,将紫砂盆艺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选料煉泥、形体、工艺品位、内涵等方面的表现,形成了基本的定格并沿及至今。
清代,特别要介绍的盆艺名人,蒋德林,字万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所制花盆种类多,品位高,为众人难以企及,如紫砂《斗方盆》、《竹节盆》、《六角盆》等,式样新颖,制作工细,为一时之冠。清代是盆艺发展的成熟期,装饰上已有著名书画家介入其中,当时的产品有很大部分销往国外,以日本最多,现日本资料称之为“古渡盆”。
新中国成立以来,紫砂产业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文人专家的参与下,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陈福渊、徐盤大等老艺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五十年代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荘教授带领学生来到宜兴紫砂工艺厂,为人民大会堂设计花盆,教授和艺人的合作如虎添翼,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一批全新款式的紫砂盆艺脱颖而出,这给紫砂盆艺带来了一股春天般的清新之风,同时为紫砂盆艺奠定了文化基础。
陶瓷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崛起,七十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多次为宜兴办班,造就了一批紫砂艺术精英,如徐汉棠、李昌鸿、汪寅仙、沈蘧华、顾绍培、蒋蓉、潭泉海、鲍志强、沈汉生、毛国强、程辉、潘持平、何道洪、周尊严、施小马等,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巧于立意精于制技,将紫砂盆艺推向了世界艺术之林的地位。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由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厂、合新厂一分厂、红旗厂二分厂组成了紫砂集团企业,合新厂由一分厂专业生产紫砂花盆,当时,由总厂顾绍培、程辉、潭泉海、沈汉生等诸多大师及工艺师,为一分厂创新设计人员在材质、造型、制技工艺、装饰品位等各方面给予了精心指点,为推动紫砂盆艺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一分厂一批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中青年创新骨干在总厂老一辈名人们引导下崭露头角,新品新作层出不穷。在盆艺设计观上,继承发扬了优良传统,又结合了现代点、线、面的构成理念,对作品的主题及整体构成处理,力求准确、灵活地表达含义,例如在线条上,以直线刚劲、曲线柔美,粗线庄重,细线纤弱,生动、鲜明地运用到盆艺造型中去,在历届全国省陶瓷展评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盆艺从形式到格局都具有新的突破,不少作品都以较强的艺术内涵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关注,因而也频频获奖。
目前,在宜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花盆制作随处可见,其品种琳琅满目,其规模日具扩大,其数量堪称之最,大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现代精神风貌的新颖盆艺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盆栽爱好者。紫砂盆艺以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紫砂泥”,丰富的造型艺术,精湛的制作技艺,集诗、书、画、文学于一体的装饰艺术,给人以美的感染,并为开放的中国创造更多的效益。
如何来鉴评紫砂盆艺,我以为要“四看”:一看泥质,二看造型,三看做功,四看装饰。一件盆艺精品,不光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应给人一份空间,使人言难尽,意自乐,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的真挚感受。
紫砂盆艺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开拓发展,而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一味追求仿古、仿制,这种墨守陈规是不可取的,前人留给我们的是一门艺术,它的博大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探索中去认识,而作为盆艺本身亦是在不断探索中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盆艺生命长春之奥秘亦在于此。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