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13 来源:紫砂之家
拉开宜兴戏曲史厚厚的帷幕,一个个光彩夺目的人物,次第登台;一批批光芒闪烁的角色,轮番闪现;一代代光鲜亮丽的名字,载入史册。他们或是从事编剧、或是从事演艺,尽管角色不同,但共同演绎着宜兴戏曲志的精彩。
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戏曲家邵灿带着他的传奇《香囊记》,第一个闪亮登台;接着,在嘉靖年间,戏曲家季世儒、路迪分别携着他们的传奇《奇梦记》与《鸳鸯绦》一种,次第上台;再下来,戏曲家陈贞禧、吴炳、陈贞贻、陈玉蟾各自捧着他们的传奇《梅花梦》一种、《粲花别墅五种》、《当炉记》、《凤求凰》,纷至沓来,轮番登台,将一部宜兴戏曲志精彩描绘。值得一提的是粲花主人吴炳,他所著传奇《绿牡丹》、《疗妒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早已存入中华民族的戏曲史册,而且四百年以来历演不衰。
清初,在民间早有“蒋原佐,唱歌唱到鸟回头;蒋原佐,唱歌唱到鱼抬头”之说法。蒋原佐最拿手的戏为《琵琶记》和《浣纱记》,不但音域宽阔,更音质优美。他对氿引吭高歌,立即“氿浪飞花,声震南山,引松吟而竹吼”。当初,全国各地戏曲家纷纷慕名而来。生于道光年间的周奎大,从小爱唱田头山歌,且能随口编顺口溜,他行腔缓进,字少腔多,旋律流畅,曲调柔糯,令八方观众陶醉。他先以唱“因果”在宜兴城乡游走,再以唱滩簧在宜兴、丹阳等地巡回。他演唱的敲钹小本《庵堂相会》,闻名于苏锡常一带。那一年,他收了武进牛塘人高林福为徒,之后,滩簧更蓬勃兴起,高林福成为第一大帮“常帮”的帮主,周奎大这位锡剧鼻祖也当之无愧。除这两位,清代还有戏曲作家万树,他是吴炳的外甥,一生共写戏剧二十余种;戏曲作家周济与吴鹏,分别著有传奇《海燕记》一种与《金鱼记》;戏曲家童伯章,著有《元曲选》;戏曲理论家徐凌霄,著有《皮黄文学研究》、《京剧词典释例》、《京剧音韵学》等专著。
百花争艳的近代,更有一批批艺术英才,描绘出宜兴戏曲的浓抹重彩。曾经是宜兴京剧票友社名票之一的阿甲,他有着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京剧院名誉院长等一个个响亮的头衔,早蜚声中外。出生于西渚的于伶,《七月流火》、《夜上海》、《大明英烈传》、《花溅泪》,及与孟波、郑君里合作电影剧本《聂耳》,一部部重量级的戏曲作品,又为故乡宜兴争光添彩。在省锡剧团的百花园里,更是宜兴藉名角几十位。解放初期的谭君卿、徐洪芳,都在省锡挑大梁,其中徐洪芳因饰彩色戏曲片《双珠凤》中霍定金一角,名响海内外。已是国家一级演员许美霞、张金华、汤达等,他们有的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有的是副团长,都是省锡台柱子,再加上本地的国家一级演员唐振华,他们都是宜兴这块热土上培育出来的戏曲英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