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工艺 >> 紫砂手拉壶----王金川

紫砂手拉壶----王金川

时间:2007-02-08 来源:紫砂之家

  手拉工艺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许多国内外的著名陶艺家几乎都能运用这一手工艺。在潜心做陶的时候,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汉字密码》一书的作者唐汉先生讲到我们的“陶”字,在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就是一个拉坯象形文字——“”,左边的“”原本为上古时代梯子的象形白描,又会意表示向上的一定高度,右边是一个弯腰人形双手做陶,拉坯向上的一个全过程。这足以证明拉坯工艺是“陶”最早的主要成形工艺之一。
  紫砂壶用手拉成形这一工艺是近几年才被推广运用的,八十年代中期有很多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紫砂壶爱好者收藏家,就提出需要用紫砂拉成的壶。当时也有人尝试过用这一工艺制作紫砂壶,但都未能成功。一时间紫砂泥绝对不能拉坯的理论留在很多人的脑海里。真的是紫砂陶土不能拉坯?回答不是。原因主要是当时紫砂风靡东南亚,光用打坯成形工艺制作的壶就已供不应求,谁还愿意冒险去做前人没有做成功过的事呢?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东南亚出现了金融风暴经济滑坡,紫砂壶的主要市场台湾也不例外。盲目收藏、跟风炒作的商人也少了,紫砂行情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大部份紫砂壶是一种实用的工艺品,随着各地茶文化的蓬勃发展,明智的商人看准了港澳台及中国南方喝功夫茶的这块市场。当时一位台湾高雄的蔡先生再一次要求我为他制作紫砂手拉小品壶,并且提出每一个款式同时用各种紫砂泥料加工,每一个款式的壶都从一人壶做到十四人壶,如质量达到他的要求,作品全部由他包销。在当时的行情下,能有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可以讲我是欣喜若狂。我从此走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记得那是1998年5月份,做了一个月的筹备工作,就开始拉制紫砂朱泥小品壶。刚开始我信心百倍,夜以继日地工作。可是,第一批壶还没有进窑,就全部裂开,这下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了。是拉坯技术不高?还是泥料真空不到?就这样裂开了又拉,拉了又裂开……反复试验,成品率依然不到10%,我仍然在不断的失败中探索、研究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临近岁未又一度陷入了困境,当时我已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在这紧要关头,台湾的蔡先生来了,拿了我第一批质量还未达到要求的壶。我知道他是在帮我,我心里非常感激。于是我更加坚定信念,暗下决心,不能辜负他的期望,一定要把紫砂拉成壶!
  过了年,一次我到宜兴东山朋友家拜访,看到他家中有几个东山出土的汉代拉坯陶罐。当时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心想在距今两千年左右的古代就能拉出那么大的陶器,而我……。噢,原来是泥料的加工工艺出了问题,反而是现代化的真空炼泥机帮了我的倒忙。试想,古代哪有真空炼泥机呢?朋友看我的高兴劲,明白了我的心思,就慷慨的将这几个古陶罐送给了我让我回家好好研究,并嘴里还念叨:“心有灵犀,心有灵犀!”
  从此以后,我的紫砂手拉壶成品率越来越高。各种紫砂泥料,各种大小的壶都能拉成了。终于在2000年年初以高质量的紫砂手拉小品壶打开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市场。从此走出了困境。2000年是中国的龙年,又是跨世纪之际,为了纪念在这千禧龙年紫砂手拉壶的正式成功,我在每一把手拉壶的底部都刻有反映当时做壶的心境,并刻有“龙禧千年”,希望我这手拉壶能发扬光大,延续千年。事实上,紫砂手拉成形,特别是朱砂泥手拉成形,避免了传统成形法所留下的泥条接头线和模型接头线,且进一步地提高了作品的透气性、实用性。我相信,紫砂手拉壶的成功,将为紫砂写出崭新的一页。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