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花非花 壶非壶

花非花 壶非壶

时间:2014-11-10 来源:紫砂之家

  打开徐风新近写就的《一壶乾坤》这部大书,便仿佛进入了瑰丽奇妙的紫砂世界。作者以其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对故乡特色文化的深刻了解,写尽了 600年紫砂春秋,写活了一把把历尽沧桑沉默不语的紫砂壶。他如同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客的导游,带你结识一个个紫砂世界的能工巧匠,教你读懂壶外的奥妙,壶里的乾坤。在徐风的笔下,紫砂壶时而是风姿绰约的曼妙女郎,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时而又像慈祥和蔼的母亲,白发苍苍,倚门而立,翘首以待游子还乡。

  写文人壶的清雅,他三言两语即呈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物我两忘的超凡境界:“紫砂器的构造拥有自由和灵性,可以暖手温心,可以成全一种委托生命想象的大美,于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壶渐渐成为时尚,人生感怀寄寓其中,枕石陶醉已经足够,仕林官场已经忘情。”

  写百姓壶的质朴,字里行间是沸腾火热的市井气息:“无论时代兴衰,王朝变更,壶中沸水依然滚,茶里言语扑面香。许多人把生命里的宝贵年华留在了一壶茶里,泡老了悠悠岁月,恍惚了百年人生。”

  • 石瓢(返璞归真)

  在徐风的笔下,花非花,壶非壶。紫砂壶不是单纯的茶具,它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江南文化根脉的承载处,是紫砂艺人的魂之所牵,梦之所系。宜兴人的文化优越性与得天独厚之处即体现于此,不必寄情山水,只要一壶乾坤。品读《一壶乾坤》,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聆听当年的制壶工匠、壶迷藏家和寻常百姓讲述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趣闻轶事。作者用情用心描画了一幅纵贯数百年绵延不绝的紫砂盛景,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既有为家乡写传的决心与热情,同时又能跳脱出来,以客观的角度生动再现历史。

 

  在这本笔法炉火纯青集大成的新书中,徐风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壶里的乾坤,更教我们深入到一代代工匠们的内心世界。写的是紫砂的神韵,道的却是艺人的风骨。

  在他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出身平凡甚至卑微却志存高远、不同流俗的民间手工艺人:被奉为紫砂壶开山鼻祖的供春,紫砂壶的一整套制作技法才大体建立掀起了紫砂历史上第一个革新高潮的时大彬,拥有“花货”鼻祖的桂冠让峰回路转的中国紫砂在明末清初又绽放出奇丽的光彩的陈鸣远,未能打入自己名号的蒋彦亭,以竹入壶的冯桂林等等等等。不仅仅是那些声名远扬的紫砂大家,一些以往并未入史的紫砂工匠也被他带入书中。不仅仅写他们的壶艺,更要写他们的人品。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借古喻今,说的是从前的人,聊的却是今天的事儿。回忆昨天,为的是期盼一个健康发展更加美好的紫砂的未来。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紫砂工艺发展现状的忧思,虽然用语极其俭省且含蓄,但其中的批评却十分尖锐和不留情面,然而这种批评又与冷言旁观的外人随意点评或不负责任的指责截然不同,这是作者在长期的了解与研究的经验基础上,深入本质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议论,带着切肤之痛,的确值得引起紫砂从业者的重视、警醒和反思。

  我想,在遍访紫砂典籍与各代名师之后,徐风对紫砂的了解与认识恐怕要比很多身在其中的从业者还要透彻明确。在他的心中,一定藏着一幅以多年心血绘就的紫砂地图,从古至今,从传统到创新。正是由于与紫砂近距离的接触和追根溯源的历史探究,使得他对紫砂文化和家乡的文化产生了更深的眷恋和热爱,而这种眷恋和热爱又使他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