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30 来源:紫砂之家
陶的“绞泥工艺”源于唐代,术称“纹胎”、“搅胎”,是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泥色构成一种平面视觉效果的工艺,具有丰富的肌理变化。绞泥技法,唐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陕西干县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绞泥武士骑马陶俑,用白、褐两色绞泥制成,十分精美,为唐代绞泥器代表作,宋后少见。到了清代紫砂陶器出现了较完美的绞泥紫砂制品,形成了传统的紫砂装饰技法之一,如清朝中期杨彭年的国山碑笔筒,以深浅两色组成绞泥纹饰。有独到的艺术韵味。纵观绞泥工艺的发展,经过几代陶人的传承与挖掘,日臻完美,形式纷繁,绞泥装饰的紫砂器发展到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独具艺术魅力的装饰形式。
紫砂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这样便在壶身上形成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如天际流云、似雨后彩虹;如湖光山色、似大漠原野等等。这些虽在小小的壶面上呈现出虚虚实实的图象,却能以小见大地营造出亦真亦幻、自然天成的意境,这正是紫砂绞泥具有的装饰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