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0 来源:紫砂之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辽宁省第三地质勘探大队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发现多处紫砂矿源,仅南哨镇探明储量达10亿吨以上,紫砂泥料在大多数指标上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不易缩水、不变形和开裂,不仅适于精雕细作,而且适于制作大型陶艺作品。
一些厂生产民用缸 采用陶土加工成细粘土制成缸坯,经晾晒后烧制而成。主要用于储水、渍菜、腌制咸菜、存放粮食等,具有耐酸、碱、盐、不老化,无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等特点,经久耐用,价格低廉,是人民生活尤其是广大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而且是其他制品无法替代的一种日用陶器。喀左县陶瓷厂生产的民用缸主要有普通型大号、二号、三号缸,身正口圆,里光外滑,釉色光亮,产品合格率、一级品率和吸水率均高于或优于部颁标准,1984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年产量达2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东北、河北、内蒙古等省。1985年该厂又成功地采用一种新的釉料,使产品的外观质量又有明显提高。
紫砂花盆 采用紫砂岩加工成泥制成坯体,经窑炉烧制而成。用紫砂花盆养花营养充分,保温不烂根,防止水质腐臭。有些陶瓷厂生产的堆绘紫砂花盆造型新颖,质地细腻,透气性能好。1983年3月被评为辽宁省优质产品,9月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年产量20万件。其他厂生产的注浆堆釉八角花盆,质地细腻,造型美观,透气性能好,1984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
紫砂发展历史
据《大元一统志》记载,早在辽金时期喀左就有陶瓷生产,均为民间手工业,采用大锤粉碎,手打泥,脚蹬车,手工成型,小土窑烧制,制作些粗糙的陶碗、陶缸等低档产品。明朝、清朝、民国时期虽有发展,仍是手工操作。
民国24年(1935年),某些厂当时年产大缸2000多只,建国后收归国有,是朝阳市最早的陶瓷企业。1966年以后喀左县北公营子陶瓷厂、喀左县紫砂厂、喀左县凌丰陶瓷厂相继建立,陶瓷行业开始摒弃了传统落后的马蹄窑、倒焰窑技术,普及推广新型工业窑炉遂道窑,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使陶制品的生产从成型到烧制达到了半机械化水平。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