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9 来源:紫砂之家
17世纪末叶,欧洲商旅首度抵达中国沿岸港口进行贸易,他们从各地运来香料、银器,再换回中国的丝绸、茶叶及瓷器。不久之后,饮茶的风尚传人了欧洲,也带动宜兴紫砂壶及茶叶罐大量输入欧洲的商机。清初的宜兴曾有一段期间,专门产制外销欧洲的朱泥器,这些颇受西方上流社会欢迎的作品,尽其所能地添加上极具中国风的装饰,因为这才是西方人眼中的,来自神秘中国的“钵开饶”。在此批外销朱泥器中,极少刻有陶工款印,大多以浅色朱泥制作,因壶身多数贴有泥片,所以明针功夫并不特别讲究,这也使得其胎质与销往闽南、潮汕,要求器表红润的朱泥小壶有着质感上的微妙特征。
图:贴花高灯紫砂壶
此器在传统的高灯壶式上采用模印贴泥手法装饰,此技法早见于西晋、隋唐时期的陶瓷上。其做法是以本色或浅色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吉祥的传统花纹,再用泥浆粘贴于尚具湿度的器物生坯上,阴干后人窑烧成。随着年代的推移,以及使用者的摩挲,这些装饰的泥片常会掉落,尤其是大型的壶型更是常见。一般说来销往欧洲的朱泥器风潮盛行50年,初始的基础壶式皆采用传统宜兴壶式,稍后渐采西方订户要求,制工、纹样,尤其是贴泥技法日益讲究,且基础壶式出现许多来自西潮启发的怪异形式。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