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天价“石瓢” 国宝 “提璧”

天价“石瓢” 国宝 “提璧”

时间:2014-06-24 来源:紫砂之家

   有人说:“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和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紫砂壶艺,因有文人合作参与,遂有“壶依字贵,字以壶传”之说。已故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古文功底深厚、精于鉴别古壶,是一位热衷文化的工艺人。本文追述顾景舟大师与书画名家、陶艺教授合作两件作品的幕后故事,探求求紫砂与书画合作的传 奇魅力。”

  一,天价“石瓢

  2010年5月16日,在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的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有一把紫砂壶受到众多藏家关注,经过多轮竞拍,价格一路飚升,最后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为北京的一位收藏家所得!

  究竟是什么壶能拍出如此天价?原来这是一把由沪上著名书画家吴湖帆书画装饰,壶艺泰斗顾景舟制作镌刻的大石瓢壶!此前在上海2008秋季拍卖 上,另一把由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唐云书画装饰、顾景舟制作镌刻的 “大石瓢”壶曾拍出人民币310万元,时隔两年,整整翻了4倍!顾景舟也因此成为继徐悲鸿、吴冠中之后,单件艺术品价格超千万元的又一位宜兴籍艺术大家。 那么,这天价“石瓢”壶是如何问世,为什么被人珍若拱璧呢?

杨梦婷《石瓢

  这把“天价”大石瓢壶,制作于1948年。那年顾景舟34岁,正值盛年。他18岁学艺,后又参与民国上海仿古多年,眼界大开,技艺猛进,已是同 辈中的佼佼者。在沪期间,他结识了沪上一批著名的书画家吴湖帆、江寒汀、张大壮、唐云、来楚生、谢稚柳等,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知识,艺术修养大为提高。而 这批大他一、二十岁的艺术家也对这位好学上进的青年艺人格外关照提携,谈壶论艺,结为知己。

 

  1948年,顾景舟精心制作了5把大石瓢壶,第一次钤上由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壶坯轻舟运沪,铁画轩第二代传人戴相明 携坯随江寒汀到吴湖帆家中,想请吴老在壶上书画装饰。吴家古玩文物琳琅满目,唐寅、文征明书画依墙而挂,曼生、玉麟壶随几置放。问明来意后,吴湖帆十分高 兴,欣然饱墨执笔悬腕在5把壶坯上各题诗两句,四把壶上各画“风动疏竹”,第五把则由江寒汀题孤雀寒梅。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并由顾景舟亲自 镌刻(一说顾自刻一把,另四把由其表弟陶刻好手谈尧坤镌刻)。5把石瓢壶烧成后顾自留一把,其余四把分赠江寒汀、吴湖帆、唐云、戴相明。时隔一个甲子,斗 转星移,这5把壶也辗转易手,分散于大陆台湾之间,而这次拍卖的“大石瓢”,正是五把中戴相明的旧藏。因系名家书画陶艺的联袂合作,珍贵异常,完美之极, 难怪要拍出天价了。

  紫砂壶艺,因有文人合作参与,遂有“壶依字贵,字以壶传”之说。顾景舟与吴湖帆等著名书画家结谊论艺,使其壶艺产生质的飞跃。这五把壶用顾老生 前的话来说,是完全为了“书画交流”、“挚友间同好雅玩,彼此激赏”,这种毫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合作,作品也就更臻完美了。石瓢原是紫砂传统造型,但顾景舟 “集各家之大成,推陈出新”,且使“壶上宜书宜画”。据了解,这五把壶的题铭落款分别为:“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 景舟先生,吴倩并题。”“为君倾一 杯,狂歌竹枝曲 相明先生属,吴倩并题”、“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药城(即唐云)兄属,吴倩并题”、“寒生绿罇上,景入翠屏中 寒汀兄属,吴倩并 题”、“细嚼梅花雪乳香 倩自题”。诗句大多是配合画面,选用前人咏竹咏梅之句,最有意思的是吴老为景舟题的诗句,语出唐代诗人李咸用《题友生丛竹》诗, 原句为“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吴湖帆截取上下各半句重新组合成“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子猷”是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的 字,一生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称“何可一日无此君”。吴湖帆题此诗句,可能喻紫砂为竹,把景舟比作子猷,赞美他倾心壶艺的高远志向吧!而顾景 舟果不负所望。后“景舟石瓢”成为其一生经典佳作,顾景舟成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二、国宝“提璧

  1994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四枚紫砂邮票。三枚为古代传器(分别是明大彬款《三足圆壶》、清陈鸣远《四足方壶》、清邵大亨《八卦束竹壶》),惟一的一 件现代紫砂作品,是顾景舟的名作《提璧茶具》。在此之前,这套茶具曾被国务院选为中南海紫光阁陈设品。1979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时,将其作为国礼送给日本 首相。这套由美院高庄教授与顾景舟合作设计,并经顾景舟历时二十年反复修改的精品力作,堪称“国之瑰宝”。

  高庄(1905——1986),原名沈士庄。先后任华北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清华大学营建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负责修改国徽图案和最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塑造。

钱丽媛《提壁》

  1954年,隶属汤渡陶业合作社的紫砂工场承制了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订购的一批高档茶具。时任中央美院教授的高庄前来订货,并于1955年带学生来合作社 创作实习,由此认识了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促膝谈心。顾景舟对从事陶瓷、教育、科研和陶艺创新设计,并由于设计国徽图案享有盛名的高庄教授非常敬 仰,而高庄教授则十分佩服顾景舟对紫砂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紫砂历史作品的鉴别能力,更对其高超工艺、精湛技艺、工具制作极为赞赏,称顾景舟是自己“一 生一世遇到的有文化的工艺人”,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经常在一起切磋,甚至一同洗澡时也互相讨教。一次他俩讨论历史作品“旭茂提梁”时,高庄教授提供了一 个新的紫砂壶造型设计,并在顾景舟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陶瓷成型技艺,用轱辘车转盘修理加工,与传统手法结合,亲自完成了一套茶具。凭着几十年制壶经验和 艺术敏感,顾景舟对这个造型很感兴趣,但感觉构思不十分准确完美、金属感太强、缺乏亲和力,于是对图纸作了几番修改,并动手做了一个小样,上班在厂里推 敲,下班带回家琢磨,反复修改,费时3个多月,最终制成了一套九件的茶具,因壶盖面似古代玉璧,把手为提梁式,故名曰“提璧”。而后在1957年底、 1958年初、六十年代后期、1973年和1976-1978年,顾景舟又先后对这套茶具作了四次大的修改,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提璧茶具》造型轮廓 端庄周正,结构严谨合理,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制作一丝不苟,寓巧丽于刚健之中,气韵素洁、肌理温润、紫中泛红、深沉朴素,做到了 内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是当代紫砂陶中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这件最初由高庄教授参与设计、顾景舟反复修改、 设计定型,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作品《提璧茶具》终于成为当代紫砂史上的经典代表作,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国之瑰宝”。

 

  顾景舟的两件经典作品《大石瓢壶》和《提璧茶具》,前者由著名书画家参与装饰,后者由知名陶艺教授参与设计,可谓是文人、艺人合作的精品。这是大师的成功之道,也为宜兴紫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